猫抓热

2025年7月19日 | 阅读10分钟

这种疾病更常被称为猫抓病,是一种与汉赛巴尔通体细菌相关的传染病。它通常发生在被抓伤或咬伤后,尤其是被小猫抓伤或咬伤。猫抓病虽然是良性和自行消退的,但可能出现轻度到严重的症状,具体取决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免疫系统的状况。

Cat Scratch Fever

猫抓病如何获得

汉赛巴尔通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胞内细菌,由猫携带,尤其是幼猫,但对猫本身没有症状。然而,主要的传播媒介是跳蚤,通常通过跳蚤的粪便传播给猫,当被感染的猫抓伤或咬伤人时,这些粪便可能会无意中接触到人。虽然这种直接的跳蚤到人的传播很少发生,但人们感染猫抓病是因为,偶然情况下,含有巴尔通体细菌的跳蚤粪便意外地进入了伤口。

最易患猫抓病的人群

这种疾病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中很普遍。主要原因是儿童喜欢和宠物玩耍,因此更容易感染这种疾病。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系统虚弱的人容易出现并发症,并可能面临严重疾病的风险。从事与动物相关职业的人,如兽医,也容易感染。

猫抓病症状

  • 猫抓病的症状各不相同。症状通常在接触后三到十四天内出现。常见症状包括:
  • 皮肤肿块或脓疱,这是在被猫抓伤或咬伤的地方出现的疼痛性肿块或脓疱。
  • 淋巴结肿大和疼痛,通常出现在腋下、颈部或腹股沟。
  • 全身症状包括发烧、疲劳、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和食欲不振。
  • 大多数病例的初期症状轻微,并在约两周或更短的时间内自行消退。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猫抓病可能引起致命性疾病。

并发症

猫抓病主要无害。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会引发一些严重疾病。其中一些是:

  • 脑病,这是一种脑部炎症引起的疾病,导致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
  • 心内膜炎,如果细菌存在于心脏内膜,通常是致命的。
  • Parinaud氏眼腺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眼部感染,会导致结膜炎和耳朵侧淋巴结肿胀。
  • 杆菌性血管瘤病,这种感染主要见于HIV阳性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 这种疾病的结果以皮肤和内脏病变伴血管受累为特征。

诊断和鉴别诊断

猫抓病的诊断通常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其特征是淋巴结肿大和有猫抓伤史。血液检查可能显示对汉赛巴尔通体的抗体;然而,在晚期病例中需要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进一步评估。此外,还发现了其他与猫抓病相似的疾病,如腺炎、布鲁氏菌病、性病淋巴肉芽肿、淋巴瘤和肉样瘤,因此鉴别诊断很重要。

组织学检查

受累的淋巴结通常有肉芽肿性炎症,中心有坏死区域,周围有组织细胞。这可以描述为化脓性肉芽肿。这可能支持猫抓病的诊断,但在此类病例中很少见到。

猫抓病治疗

几乎所有人,包括健康人,都会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自行康复。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可给予阿奇霉素以加速康复。在更严重的感染中,如眼部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除了阿奇霉素外,还会添加多西环素等药物。孕妇不能服用多西环素,因为它可能引起致畸作用。通常在服用阿奇霉素后服用。

预防

预防猫抓病始于减少接触猫的抓伤或咬伤。将猫养在室内可以减少猫接触跳蚤的机会,从而减少因巴尔通体感染的机会。室外猫应定期进行跳蚤治疗;及时清洁伤口,以及在处理猫后注意手部卫生,可以降低猫将疾病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预后

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但淋巴结肿大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退,可能需要数周。健康个体预后良好,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要持续的医疗护理。

这是一种非严重的、可自行调节的疾病;然而,经常与猫玩耍或身体功能因疾病而受损的人应予以关注;因此,早期出现症状并及时就医可以显著避免并发症。

Cat Scratch Fever

猫抓病的流行病学和历史

猫抓病(CSD)由汉赛巴尔通体细菌引起,是一种相对研究不足但分布广泛的疾病。它影响接触受感染猫(主要是幼猫)的人,疾病表现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烧,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脑病或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尽管猫抓病在地理上分布广泛,但其在人类中的报告率很低,因此无法获得详细的公共卫生数据。然而,最近有关于该病发病率、分布和历史背景的流行病学报告,以清楚地了解其趋势和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猫抓病的地理和季节分布

猫抓病的流行程度在地理和季节上均不均匀。感染主要发生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这种现象部分归因于猫的季节性繁殖周期,其中会产生更多的幼猫。幼猫种群携带汉赛巴尔通体的可能性更大。年轻的受感染猫是该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因为它们的身体比其他猫更容易长时间携带这些生物。

本研究使用了2005年至2013年Truven Health MarketScan商业索赔和就诊数据库的数据,以了解美国猫抓病的趋势。该研究对50个州65岁以下广泛人口群体的医疗保险索赔数据进行了近十年的分析。门诊病例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4.5例。另一方面,住院病例很少见,发病率为每10万人仅0.19例。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猫抓病病例不严重,可以作为门诊治疗,尽管有些病例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

人口统计学趋势和风险因素

该研究进一步指出了某些患猫抓病风险较高的人口统计学群体。在这项研究中,5-9岁的儿童风险最高。然而,60-64岁的女性是接近的风险群体。有趣的是,在所有年龄组中,女性感染猫抓病的几率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养猫的可能性更大的社会趋势有关。患病风险随着家中猫的数量增加而增加,这与美国有5700万家庭宠物猫的估计相吻合,从而大大增加了人类感染的可能性。

美国各地区的分布显示,初期南方发病率最高,但在研究期间稳步下降。另一方面,山区跳蚤流行率较低的地区,猫抓病的传播率相对较低。由于检测的改善,实验室方法的改进也可能导致猫抓病发病率的增加,而实际感染人数可能保持不变。

近期爆发和城市地区的新兴趋势

猫抓病在其历史上一直有些零星,但最近,一些地区经历了显著的爆发,尤其是在美国东北部的城市和郊区。例如,在新泽西州的埃塞克斯县,猫抓病的发生率在2016年至2018年间急剧上升。2016年报告了6例,2018年报告了263例。感染率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始急剧上升。尽管猫抓病通常是轻微的,并且可以用抗生素轻易治疗,但在该地区的一些病例出现了持续的症状,如心悸,持续一年以上。这表明即使最初看起来是良性的猫抓病病例,也需要进一步的随访。

猫抓病史

猫抓病起源于很久以前,最早可以追溯到1889年,法国医生Henri Parinaud描述的症状与如今猫抓病的症状非常相似,尽管该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直到1950年才由Robert Debré介绍和解释。Warthin-Starry银染技术于1983年首次出现,使得在受累淋巴结中识别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成为可能,并推测这种微生物可能是猫抓病的主要病原体。然而,该微生物在1991年成功分离和培养后,实际上被命名为Afipia felis。

然而,随着科学知识的扩展,当Afipia felis的作用被修正时,免疫学工作表明猫抓病患者产生了对两种不同微生物的抗体:最初报道为Bartonella henselae,后来称为Rochalimea henselae,以及一种杆状革兰氏阴性细菌,后来命名为Bartonella clarridgeiae。基于这些发现,猫抓病的研究方向转向了后两种细菌,将B. henselae置于猫抓病病因的首位。

猫抓病(CSD)是一种通常由汉赛巴尔通体引起的感染,更常见的是由猫接触引起,主要表现为区域性淋巴结病。它通常被描述为一种自限性疾病,但临床上仍需遵循一些实践。

临床建议证据评级引用
对于淋巴结病患者,应将猫抓病纳入鉴别诊断。C2, 3
诊断通常通过猫接触史和汉赛巴尔通体抗体检测来确诊。C3, 19
大多数病例是自限性的,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疗。B4, 21, 23
如果需要抗生素,阿奇霉素可能有助于缩短淋巴结病的时间。B22

证据评级

  • A:来自以患者为导向的研究的有力证据。
  • B:以患者为导向的证据有限或不一致。
  • C:基于共识或专家意见。猫抓病的临床表现

猫抓病通常发生在儿童身上,但也可发生在成人身上,主要表现为触痛的、局部的单侧淋巴结病。应怀疑有近期猫接触史的患者,特别是与幼猫接触过的患者。85-90%的猫抓病病例会出现局部淋巴结病,最早可能在接触后一到两周出现。

猫抓病的鉴别诊断包括其他可能引起单侧淋巴结病的疾病。

常见感染原因

  • 巨细胞病毒淋巴结病
  • EB病毒淋巴结病
  • A组链球菌腺炎
  • HIV相关淋巴结病
  • 非结核分枝杆菌淋巴结炎
  • 金黄色葡萄球菌腺炎
  • 弓形虫病淋巴结病
  • 非感染性原因
  • 恶性肿瘤,如儿童淋巴瘤和白血病

症状和演变

接触猫后,一些患者在接种部位会出现初期病变,包括水泡;然而,这些并不经常观察到。进展因淋巴结病的位置而异,在上肢(46%)、颈部/下颌(26%)等部位更常见。其他表现:

  • 全身症状:疲劳、不适、食欲不振和低烧(约9%的病例)
  • 肌肉骨骼表现:肌痛、关节痛,超过10%的患者有时会出现关节炎
  • 内脏受累:肝脾肿大和儿童持续发烧罕有报道
  • 神经系统并发症:该综合征可能表现为脑病的症状,类似头痛、意识模糊和癫痫发作;有脑膜脑炎的病例报告,这种情况很少见。
  • 眼部表现:Parinaud氏眼腺综合征或肉芽肿性结膜炎伴同侧淋巴结病和视神经炎伴急性视野丧失。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也可能出现并发症,如由汉赛巴尔通体或五日热巴尔通体引起的杆菌性血管瘤病和脾脏积血。临床表现为皮肤、肝脏或脾脏病变,这在艾滋病患者中非常常见。

实验室诊断

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巴尔通体物种总是很困难的。因此,建议进行血清学评估,主要通过间接荧光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在血清学中,可以通过考虑IgG滴度的比率来区分当前和近期感染。

  • IgG滴度< 1:64:无当前感染
  • IgG滴度 1:64 - 1:256:可能感染;10-14天后复查
  • IgG滴度> 1:256:活动性或近期感染
  • 阳性IgM检测:表明急性感染

PCR检测可用,但敏感性不如血清学。对于大多数病例,除非诊断不确定或淋巴结未自行消退,否则通常不需要淋巴结活检。

管理和随访

大多数猫抓病患者无需抗生素即可自愈。但如果必须使用抗生素,阿奇霉素可以成功缩短淋巴结病的时间。孤立的持续性或复杂症状,尤其是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必须密切监测和随访,以正确诊断和管理可能的并发症。

应在所有原因不明的淋巴结病病例中考虑猫抓病,特别是在有猫接触史的背景下。标准诊断通过汉赛巴尔通体血清学进行。猫抓病的治疗采用保守方法,仅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定期随访也有助于跟踪康复和残留症状。

Cat Scratch Fever

结论

猫抓病通常是轻微的,可自行消退。然而,由于其广泛的分布和偶尔的严重并发症,它一直受到关注。其分布可归因于温暖的气候、幼猫的存在以及跳蚤侵扰的地区差异等因素。实验室诊断的进步,如PCR检测,使得识别猫抓病病例更容易。这可能有助于通过更好地诊断更明确的病例来增加发病率。

只有通过了解猫抓病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针对高风险人群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例如,控制猫身上的跳蚤以及避免与幼猫玩耍等预防措施,将减少感染的可能性。未来对猫抓病的研究,以及公众意识的提高,将是有效管理和预防这种有趣但大致无害的动物源性疾病的关键。


下一主题产气荚膜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