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层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7 分钟

包围大脑和脊髓的三层膜称为脑膜。包围大脑的部分称为颅脑膜。这三层是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有时会在这些名称后面加上拉丁词“mater”,意为“母亲”(例如,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拉丁语意为“坚硬”,是一层厚实的结缔组织,附着在椎骨和头骨的内表面。被认为是极薄、透明的薄膜的软脑膜,直接粘附在大脑和脊髓的表面,位于蛛网膜的浅层。这层薄而细的膜位于硬脑膜的深层。这些膜层产生了三层临床上重要的间隙,或潜在空间(有时称为腔),从浅到深:硬膜外隙、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脑膜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大脑和脊髓的内部器官。

Layers of Brain

什么是脑膜?

三层膜,即脑膜,包围并保护您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这些膜可保护和支撑您的大脑以及环绕您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脑脊液。

它们包裹中枢神经系统(CNS)结构,以防止其与头骨或脊柱发生接触。通过解剖位置,可以找到脑膜。颅脑膜是环绕大脑的区域。脊膜,覆盖脊髓和马尾。

脑膜的类型

1. 硬脑膜

硬脑膜是脑膜最外层的物质,由骨膜层(最靠近颅骨)和脑膜层(最靠近脑组织)组成。这些因素共同使硬脑膜成为一层厚实、致密、纤维状且相当不弹性的膜。硬脑膜的强度来自于骨膜层,该层由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组成,并在细胞间隙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外胶原蛋白。这两层分开的唯一地方是形成静脉窦和硬脑膜反折。当两层面对面的脑膜进入颅腔形成分隔大脑的隔膜时,这被称为硬脑膜反折。镰状脑膜和小脑 tentorium 是两个主要的硬脑膜反折。镰状脑膜形状像镰刀,附着在头骨顶部,将左、右大脑半球分开。小脑 tentorium 呈“U”形,位于小脑和枕叶之间。小脑 tentorium 的开口,也称为 tentorial 缺口,是镰状脑膜中的一个重要开口,允许中脑通过并进入颅中窝。

2. 蛛网膜

蛛网膜是位于硬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无血管膜,负责脑脊液 (CSF) 的代谢。与软脑膜不同,蛛网膜跨越皮质沟,但不遵循其形状。它的外观因其在头骨中的位置而异,但通常是薄而半透明的膜。它由硬脑膜下方的表面间皮层、由多种连接蛋白连接的细胞核心层,以及由细胞间隙中含有大量胶原蛋白的细胞密度较低的深层组成。证据表明,蛛网膜颗粒(或蛛网膜绒毛簇)或突入硬脑膜的蛛网膜部分,可能充当体循环系统和脑脊液之间的沟通网络。

3. 软脑膜

软脑膜是脑膜最内层,由两层组成,与蛛网膜不同,它遵循脑沟和脑回的形状。胶原蛋白纤维存在于软脑膜的外层,称为表层。相反,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存在于软脑膜的内层,称为内层软脑膜。内层软脑膜附着在神经组织的最后层——神经胶质膜上,而表层的间皮细胞通过蛛网膜小梁连接到蛛网膜。值得注意的是,脑软脑膜会形成围绕从蛛网膜下隙进入脑实质的血管的鞘,这些血管垂直于脑膜进出大脑。这种鞘在血管壁和软脑膜之间产生一个充满脑脊液的间隙,称为血管周隙或 Virchow-Robin 间隙。

脑膜内的间隙

Layers of Brain

1. 硬膜外间隙

硬膜外间隙位于硬脑膜的上表面和颅骨(头骨顶部)之间。尽管动脉和静脉在颅骨内表面和硬脑膜之间流动,但硬膜外间隙通常是病理性的,因为硬膜的骨膜层与颅骨的骨膜紧密相连。

2. 硬膜下间隙

可能存在于蛛网膜和硬脑膜的脑膜层之间的区域称为硬膜下间隙。与硬膜外间隙一样,硬膜下间隙通常仅在病理情况下存在。

3. 蛛网膜下间隙

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区域充满脑脊液,称为蛛网膜下间隙。脑脊液由大脑侧脑室的脉络丛产生,通过 Luschka 孔进入蛛网膜下间隙。由于蛛网膜下间隙以连续的方式连接大脑和脊髓,脑脊液通过枕骨大孔向下流动到脊髓的远端。脑脊液通过充当缓冲器、营养物质载体和废物清除剂来保护大脑和脊髓免受损伤,并为它们提供营养。大脑的主要动脉也穿过蛛网膜区域。来自蛛网膜的结缔组织束——蛛网膜小梁——也延伸到该区域。

脑膜的神经供应

迷走神经和三叉神经主要负责脑膜的神经支配,某些颈部脊神经也起着次要作用。虽然三叉神经上颌神经分支为颅中窝硬脑膜提供神经支配,但三叉神经眼神经分支的前后筛神经分支主要支配颅前窝硬脑膜。 tentorial 神经,也是三叉神经眼神经的一个分支,主要支配小脑 tentorium 和镰状脑膜的后部。后颅窝的 tentorium 下硬脑膜主要由前三根颈部脊神经和颅交感神经干支配。

脑膜的功能

脑膜充当屏障,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脆弱的器官免受损伤,并充当中枢神经系统的支撑系统。脑膜:

  • 各种血管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提供血液。
  • 产生称为脑脊液(CSF)的清澈液体,该液体包围并覆盖脑室和腔隙的大脑和脊髓。脑脊液通过充当缓冲器、营养物质载体和废物清除剂来保护和滋养神经系统。

如果这些过程受到干扰,大脑实质可能会受到暂时和永久的损害。

脑膜的临床意义

在许多病理疾病中,脑膜都会受到影响。细菌侵入蛛网膜下隙,最常见的是由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可能导致细菌性脑膜炎(BM),从而导致脑膜炎症。细菌性脑膜炎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随后由于脑水肿、脑积水和血管改变而导致实质损伤。此外,研究表明,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这种情况通过及时的抗生素治疗来处理。

脑膜的结构和功能与一组称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疾病可根据其发生在脑膜层的哪个位置进行分类。例如,硬膜外血肿是硬膜与颅骨之间的有限区域(也称为硬膜外间隙)内出血的聚集。这种情况通常是由头部创伤引起的颞骨骨折导致中脑膜动脉破裂引起的。CT 扫描显示由于动脉压力下出血迅速增长,硬膜从颅骨分离,出现透镜状双凸血肿。如果不及时治疗,血肿压迫下层脑组织可能导致脑疝,从而导致死亡。其他颅内出血包括硬膜下血肿,通常是由于架空静脉破裂和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的潜在硬膜下腔内出血聚集,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在蛛网膜下腔。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进一步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由动脉在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自发性动脉瘤(或破裂)引起。它们伴有突然出现的头痛症状。


下一主题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