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白血病病毒2025年2月26日 | 阅读 7 分钟 引言牛白血病病毒 (BL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可感染牛,导致地方性牛白血病。它与人类 T-淋巴细胞瘤病毒 (HTLV-I) 密切相关。BLV 可以以未整合的环状或线性形式存在,或者整合到 B-淋巴细胞的基因组 DNA 中,成为前病毒(一种 DNA 中间体)。 ![]() 除了病毒颗粒产生所需的结构基因和酶基因外,BLV 还产生 Tax 蛋白和 microRNAs,它们在细胞增殖和致癌作用中发挥作用。在牛身上,大多数感染的个体保持无症状;大约 5% 的病例会发生白血病,而淋巴增生则更常见,影响约 30% 的感染动物。 牛白血病病毒的分类
牛身上的疾病牛身上的一些疾病 1. 传播BLV 的传播方式有多种。一种主要的方法是通过涉及动物间血液传播的程序,例如使用不洁或未经消毒的工具进行刮角、接种疫苗和耳标。 经验不足的、使用标准套管的直肠触诊也可能增加传播风险。虽然通过初乳、牛奶和宫内暴露传播被认为不那么常见,但它仍然会发生。 在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过程中使用触诊套管或共用设备可能会导致少量新感染。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吸血昆虫可以传播该病毒,但它们造成的实际风险尚不清楚。 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受感染的淋巴细胞从一个动物转移到另一个动物,淋巴细胞增多的动物更容易传播感染。检测病毒颗粒具有挑战性,它们通常不参与疾病传播。 2. 临床症状BLV 通常会导致牛患中度疾病,类似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只有极少数动物可能会发展成地方性牛白血病,这是一种 B 细胞白血病。在自然环境中,该病主要通过牛奶传播给小牛。 白细胞在不同器官的存在会导致多种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消化问题、心脏问题、对大脑系统的影响、呼吸系统问题等。 淋巴结肿大是该病常见的早期迹象。眼结膜可能突出,这是一种罕见的现象,由眼后淋巴结肿大引起。 3. 诊断诊断技术包括琼脂凝胶免疫扩散、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死后检查通常会发现各种器官中有广泛的白色肿瘤。 4. 治疗与控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种控制方法是检测并从牛群中移除患病动物。在疾病患病率高的牛群中,通过避免动物间血液接触来预防传播至关重要。 5. 流行病学与根除工作在欧洲,根除该病毒的措施包括扑杀受感染的动物。丹麦是第一个被宣布无该感染的国家,随后是英国。与北美国家不同,东欧国家最初没有尝试根除该病毒。 如美国农业部(USDA)的信息表所述,2007 年“Dairy 1996”研究中观察到的个体动物 BLV 高发率表明,检测和淘汰血清学阳性动物可能不是一种成本效益高的疾病管理策略。专注于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传播可能更经济。 美国农业部进行的检测显示该病毒的患病率很高。作为 2007 年乳业研究的一部分,收集了来自 534 家拥有 30 头以上奶牛的企业的大桶牛奶,并使用 ELISA 检测了针对 BLV 的抗体。研究结果显示,美国 83.9% 的奶牛场对 BLV 检测呈阳性。有两种技术可以检测 BLV 感染:ELISA 和 PCR。 6. 疫苗接种一种安全有效的 BLV 疫苗已成功开发。该疫苗使用经过基因缺失或突变的株,这些基因对于有效复制至关重要,特别是 R3、G4、microRNAs 和包膜基因。 在病毒流行地区,减毒疫苗可提供对 BLV 感染的强有力保护。在接种疫苗的动物中,与感染野生型病毒的动物相比,对 BLV 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仅略有减弱。此外,与减毒疫苗相关的病毒前 DNA 载量通常检测不到。 重要的是,这种减毒株不会从母体传播给后代,进一步确保了疫苗的安全性。因此,该疫苗通过维持低水平的感染性并有效降低野生型病毒感染的风险,从而促进持久的抗 BLV 免疫反应。 人类潜在感染牛白血病病毒 (BLV) 于 20 世纪 70 年代被发现,最初进行了十项研究,试图在人类中寻找 BLV 抗体。最初未发现抗体,导致研究人员认为 BLV 对人类健康没有威胁。然而,随着更灵敏的检测方法的出现,一项于 2003 年对 200 多人进行的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拥有与 BLV 相关的抗体,从而促使该课题的研究重新活跃起来。 ![]() 后续研究已进行,以调查 BLV 是否会引起人类疾病,特别是在饮用感染牛的生奶的农场工人中。可能需要长期的研究,因为癌症病例似乎与在肉店和屠宰场工作的个体之间存在潜在联系。 2014 年,研究人员在美国女性的乳腺组织样本中发现了 BLV 阳性细胞。一项 2015 年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BLV 暴露与美国女性的乳腺癌之间存在联系。澳大利亚的一项后续研究发现,80% 的乳腺癌患者中存在逆转录的 BLV DNA,而没有患乳腺癌的女性中为 41%,这表明几率比(odds ratio)为 4.72。这些发现支持了来自美国的早期研究,在澳大利亚的研究中观察到了更高的几率比。德克萨斯州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将乳腺组织中的 BLV 与乳腺癌联系起来,几率比为 5.1。 2019 年,Gertrude C. Buehring 提出了对牛白血病病毒在乳腺癌中潜在作用的回顾性分析。 一项在中国患者中进行的不同的病例对照研究并未建立 BLV 与乳腺癌之间的联系。该研究仅分析了血液样本,并未检查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样本。对该研究的回顾指出其存在方法学缺陷,例如使用旨在检测牛的兽用试剂盒来检测人类抗体,尽管试剂盒说明中存在警告。使用下一代测序 (NGS) 对 51 例乳腺癌的 51 个全基因组进行的深入分析未显示任何 BLV DNA,这表明 BLV 整合到乳腺癌细胞 DNA 中的可能性很小。分析的 DNA 序列来自转移部位,如供应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示。 在晚期 BLV 感染的牛中,BLV 基因组的某些部分通常会被删除,主要留下启动子区域和癌基因。如果人类 BLV 感染也发生类似现象,那么在代表晚期乳腺癌分期的转移性肿瘤的全基因组中检测到 BLV 可能会很困难。使用下一代测序 (NGS) 无法识别未整合的 BLV DNA。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探索同一组织供体中转移性与原发性乳腺癌细胞之间 BLV 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在对加利福尼亚州 95 名女性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在其血细胞中可检测到 BLV DNA,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拥有抗 BLV 的抗体。然而,个体参与者之间的这两种 BLV 标记物之间没有相关性。 在其他物种中的感染不同的哺乳动物宿主包括水牛 (Bubalus bubalis)、小鼠 (Mus musculus)、家兔 (Oryctolagus cuniculus) 和绵羊 (Ovis aries)。尽管牛和水牛以外的物种自然感染很少见,但许多动物可以被人工感染。人工感染后,绵羊常发生白血病,导致高死亡率。 家兔可感染一种严重的类 AIDS 疾病,类似于巴斯德氏菌病,这与人类中看到的良性呼吸道疾病不同。这种在家兔中自然发生的疾病与 BLV 感染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自然感染主要见于牛 (Bos taurus 和 Bos indicus)、水牛和水豚,尽管各种物种都可能受到病毒接种的影响。 绵羊对实验接种的敏感性很高,与牛相比,常常在更年轻时就发生肿瘤。在鹿、兔、大鼠、豚鼠、猫、狗、绵羊、恒河猴、黑猩猩、羚羊、猪、山羊和水牛等多种动物的实验感染后,也观察到了持续的抗体反应。 结论牛白血病病毒 (BLV) 是牛身上一种重要的逆转录病毒病原体,主要引起无症状感染,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和淘汰感染动物,对于管理其传播和减轻对动物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至关重要。 下一主题产气荚膜梭菌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