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定义

2024年11月16日 | 8 分钟阅读

定义与含义

仲裁是在司法法院控制之外解决两个人之间争议的过程。这里的争议通过仲裁员来解决。仲裁员会做出“仲裁裁决”,即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基本上是一个临时裁决,意味着它不是最终决定,而是在程序中。它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用于涉及国际商业交易的商业纠纷。但是,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它也适用于消费者和雇佣等事宜。

Arbitration Definition

仲裁的历史

仲裁最早于中世纪在英格兰发展起来。在16世纪中期,普通法法院发展了合同法。海事法院为外国商人解决争议提供了便利,后来,《1889年仲裁法》生效。

在印度

仲裁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印度教法律主题中的《广林奥义书》。当时存在具有各自功能的仲裁机构。主要机构包括地方法院、村务委员会(panchayats),以及从事相同职业的人们。

在村务委员会制度下,通常有五名成员,称为“Panchas”。他们是仲裁员,负责在不涉及法律或法院的情况下解决纠纷。但从法律上讲,第一个立法委员会是为英属印度设立的。然而,仲裁法于1899年出台,被称为《印度仲裁法》。该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和孟买等总统制城市。1940年,它被应用于整个印度,包括巴基斯坦和俾路支省的部分地区。后来,由于1940年法案存在的缺陷,该法案被1996年的《仲裁与调解法》所取代。

仲裁中的重要术语

  1. 仲裁条款:它主要规定了当事人若发生任何争议时可以使用的权利。仲裁条款包含的基本内容是,“双方将通过仲裁员的帮助解决争议,任何一方均不得起诉对方”。
  2. 仲裁庭:仲裁庭是唯一的仲裁员小组,他们将帮助当事人解决争议。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决定仲裁员。
  3. 仲裁裁决:这是仲裁员在程序中可能做出的最终决定。这种裁决通常是非金钱性的。

仲裁过程

  1. 提出索赔:提交一份索赔或案件,陈述重要事实和请求的补救措施。
  2. 回应索赔:被申请人就索赔声明中的辩护向仲裁庭作出回应。
  3. 选择仲裁员:在这一步,向当事人提供一份潜在仲裁员名单,他们从中选择一位仲裁员来审理他们的案件。
  4. 庭前会议:在听证程序之前,仲裁员和当事人通过电话相互联系,以安排听证日期并解决初步问题。
  5. 证据开示:这是为听证做准备的阶段,在此期间交换文件以便在案件中进一步推进。
  6. 听证会:当事人在此阶段亲自会面。双方都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论据来支持自己的案子。
  7. 决定与裁决:仲裁员在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案件后,提出最终决定或裁决。他会向双方当事人提供书面决定。

仲裁的种类

在仲裁中,争议由仲裁庭解决,最终决定不可上诉,而是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没有司法机构介入解决此争议。然而,根据不同情况,存在多种类型的仲裁。它们是:

1. 国际商事仲裁

这是根据第2(1)(f)条进行的仲裁。在国际商事仲裁下,争议源于商业合同,其中一方属于外国或外国国民。

国际商事仲裁的存在需要满足某些条件,例如:

  1. 这应该发生在外国之间。
  2. 法人团体应在外国注册成立。
  3. 政府应属于外国。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通常会涉及高等法院。

2. 国内仲裁

顾名思义,这是在一国之内(例如印度)进行的仲裁。当事人属于国内国家,如印度。此外,程序在该国境内进行。

3. 快速通道仲裁

在这种类型的仲裁中,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尽快解决争议或任何问题。仲裁员有6个月的时间,在考虑书面陈述和文件后做出决定。一名独任仲裁员足以解决此争议。

4. 机构仲裁

在机构仲裁下,当事人有权在仲裁协议中自由选择仲裁机构。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任命仲裁员。他们可能会考虑到仲裁员所拥有的技能和经验来选择仲裁员。

5. 临时仲裁

经双方当事人共同同意选择仲裁员的仲裁称为临时仲裁。它在没有机构实体的情况下进行。仲裁机构的规则和规定在此被忽略。这在印度最为常用。它也可以用于国内或国际商业交易。问题根据适用法律解决,这使得司法管辖能够顺利运作。

仲裁的优点

  • 双方当事人共同同意:仲裁程序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共同同意并存在仲裁条款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 无偏见的程序:仲裁包括适用的法律和条款,当事人根据这些决定自己的地点和语言。这使得过程无偏见。
  • 保密程序:当事人或仲裁裁决的披露是保密的。不会向外界透露任何信息。
  • 成本效益高的程序:通常涉及的成本极少甚至没有。因此,这是一个成本效益高的程序,因为当事人选择仲裁员而不是诉讼。
  • 自由选择仲裁员:正如我们所知,在仲裁中,当事人通常有权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选择仲裁员。
  • 有约束力的决定:这是仲裁中有趣的部分。所做的仲裁裁决通常涉及有约束力的决定。
  • 程序简单:这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因为无需办理任何手续即可进入此过程。当事人不必聘请律师来代表他们。甚至环境对双方来说都很舒适。
  • 规定的时间期限:仲裁裁决有规定的时间期限。在国内仲裁中,是十二个月,而在其他如国际商事纠纷或快速通道仲裁中,则相应变化。
  • 控制地位:当事人参与决策过程,这使他们有机会控制结果。

仲裁的缺点

  • 缺乏证据:它不以证据为基础。当事人必须相信仲裁员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 缺乏一致性:仲裁缺乏一致性。在某些情况下,仲裁员可能会有偏见,这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 缺乏交叉盘问:此过程忽略了证人,只涉及文件,从而省略了交叉盘问的过程。
  • 不可上诉:在仲裁中,结果或最终决定可能是有偏见和不公平的。一旦做出最终决定,就没有机会再提出上诉。
  • 证据规则:我们都知道,司法系统有特定的规则和规定来帮助获取正确的证据。但是,在仲裁的情况下,证据可能是错误的,和/或仲裁员可能会利用任何不相关的信息。
  • 非公开:仲裁缺乏透明度。信息是保密的,如果做出的决定有偏见,这种保密性可能对另一方不利。

仲裁协议

这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承诺如果将来发生争议,将予以解决。它应与明确的法律关系有关。它基本上减少了诉讼成本。这里的争议是保密的。签署仲裁协议赋予相关当事人权利,并陈述了条款。它可能会标记出与当事人有关和/或可能困扰的任何不便之处。

仲裁协议的类型

1. 仲裁条款

仲裁条款是规定未来发生争议时解决方式的条款。机构提供当事人同意用于未来参考的标准条款。这些条款包括管理程序的仲裁规则的细节。

该条款对争议的进行非常重要。如果缺少该条款,另一方可能会利用此机会拖延程序。例如,如果没有提及仲裁员,那么机构将处理此问题并相应地做出决定。

2. 提交协议

通常,仲裁条款是在争议发生之前创建的,但提交协议总是在争议发生之后创建的。它与仲裁条款类似,但比仲裁条款更长。它包括争议的细节以及当事人之间的问题。它是为了在诉讼期间解决争议而制定的。

3. 以引用的方式并入的仲裁

这种仲裁是当事人签署的,但并未出现在主要条款中。它包含在一个单独的文件中,被当事人所考虑。该仲裁条款被视为主合同的一部分。

仲裁的重要性

仲裁因多种原因而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司法系统总是被大量的案件压得喘不过气来,解决争议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仲裁起到了法律系统的替代作用,但不涉及法院的法律。首先,与需要漫长过程的诉讼相比,这是一种解决争议的好方法。它在6-12个月内完成。此外,它是一种相当灵活的方法。当事人自己选择进行程序的时间、地点以及语言。然而,仲裁也有其局限性。它只包括与财产、合同、家庭、商业、保险等相关的争议。它不涉及刑事、行政程序或未成年人监护权争议。

仲裁与诉讼的对比

仲裁是通过仲裁员在双方同意下解决争议,而诉讼是在法院解决争议。让我们通过分析区分这两者的参数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差异或对比。

参数仲裁诉讼
参与在仲裁中,当事人的参与通常是强制性的。在诉讼中,当事人的参与是强制性的。
程序的正式性它是半正式的,因为当事人可以决定自己的仲裁员。这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因为它涉及法院。
费用仲裁的成本适中,因为一方不必聘请律师。诉讼的成本从高到极高。它遵循适当的规则和规定,并需要资金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程序。
时间仲裁需要6-12个月来解决任何争议。诉讼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可能需要数年才能解决案件。
结果的效力它包括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它也包括具有约束力的决定。
上诉权在仲裁中,上诉权是有限的。一旦做出决定,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在诉讼中,上诉权很高。决定会根据正义和公平进行更改。
可执行的判决仲裁中存在可执行的判决。诉讼中也存在可执行的判决。

下一个主题犯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