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定义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10 分钟

一个人如何感知和评价某事或某人被称为他们的态度。它也被称为他们对特定概念、物品、人物或环境做出有利或不利反应的倾向。

它有时分为三类:认知(感知和信念)、行为(基于认知和情感反应,对某个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声明的意图)和情感(好恶、感受或激发的情绪)。

态度 - 含义和定义

一个人的态度包括他们的行为、气质、情感和对某人的姿态,以及他们的倾向或方向,特别是在他们的思想中。

“态度是一种心智和神经上的准备状态,由经验构成,对个体的行为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事件和环境具有指导性或动态影响,”戈登·奥尔波特说。

根据弗兰克·弗里曼的说法,态度是一种倾向性的意愿,即对特定的机构、人物或物体做出反应,这种意愿是通过学习和演变成为一个人典型的反应模式。

Attitude Definition

根据瑟斯顿的说法,“态度是指一个人的倾向和情感、偏见或成见、先入之见、思想、恐惧、危险以及其他任何特定问题的总和”。

态度的定义是“一种习得的倾向,以一种始终积极或消极的方式对特定事物做出行为。” — 艾泽克·阿吉森和马丁·菲什拜因。

“一种关于事物或环境的相当持久的思想结构,使某人更有可能以特定方式做出反应,这被称为态度。”——米尔顿·罗克奇。

态度的本质

  • 我们通常归类为个性、信仰、价值观、行为和动机的事物,它们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态度。
  • 每个人都有心理态度。它影响我们如何评价他人,塑造我们的身份,并指导我们的行为。
  • 即使一个人的情绪和信仰是他们个人的,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他们所遵循的行动来看到一个人的态度。
  • 态度有助于定义我们如何看待情况以及如何对它们或其它事物采取行动。
  • 我们的态度提供了我们对人和事物的内在信念和想法。
  • 我们的态度影响我们如何回应世界中的人或事。

态度的特征

Attitude Definition

态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表征:

情感认知一致性:情感和认知元素之间的一致性影响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认知和评价之间的一致性越强,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就越强。

强度:源于对对象亲身经历的信念可能更具说服力。情感或认知是否促成了态度的形成也影响了确定性。基于情感形成的态度比基于智力形成的态度更具确定性。

效价:这个术语描述了对实体或经验的相似或不相似的程度或等级。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普遍不感兴趣,则表示其效价较低。

直接经验:态度是个人先前经验的总结;因此,基于直接经验的态度在预测未来行为方面更可靠。直接经验还提供了关于对象本身的额外知识。

多重性:这个术语指的是形成态度的特征数量。例如,一个人可能表达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而另一个人则在努力工作、真诚和认真之余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

与需求的关系:态度会根据它们所满足的需求而波动。个人对电影的看法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求,但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可能强烈支持他们对安全、成功、成就和幸福的需求。

态度的组成部分

Attitude Definition
  1. 认知成分
  2. 情感成分
  3. 行为成分

1. 认知成分

消费者态度在认知上是基于信念的。价值陈述与态度的认知成分相关。它包括一个人可能信任的原则、概念和其他知识。

积极的品牌联想可以提高品牌资产,并可以通过各种定位技术实现。通过品牌联想,营销人员可以创造和建立对品牌的积极认知,以及对竞争对手的消极认知。

2. 情感成分

消费者情感的态度是有效的。一个人的情感成分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可能是积极的、中性的或消极的。

三个研究模型描述了影响情绪反应的因素。

  • 根据态度功能理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四种心理过程之一的影响:调整、自我防御、价值表达或应用过去的信息。
  • 根据费什拜因模型,消费者信念和评价与情感反应相关:如果信念强烈且符合预期,情感反应将是积极的。
  • 信念重要性模型考察了对竞争品牌的 эмоциональных 反应。

3. 行为成分

客户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意图。态度的行为方面是指不同情况或条件如何根据人们的认知和情感成分影响他们的行为。

两个研究模型说明了实际购买和消费与消费者意图之间的联系

根据理性行动理论,消费者的行为受其意图、购买态度和任意标准的驱动。

努力消费原则解释了真实的消费者行为。它提供了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与客户的长期关系的信息。

态度的功能是什么?

Attitude Definition

1. 知识功能

态度的知识功能有助于人们理解周围环境,并保持思维和情感的一致性。大多数态度都满足这一基本目的。

2. 功利功能

一个人的态度可以帮助他们在他与周围的人、群体和环境互动时,最大化优势并最小化劣势。功利态度导致的行为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3. 扮演社会角色

态度在人们表达自我和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中扮演着社会角色。

坚持一套特定的态度表明一个人与重要参照群体的隶属关系,这有助于一个人表达他们的基本信念并定义他们的身份。这种态度的社会角色,通常被称为社会身份功能,驱动着一个人塑造自己独特社会身份的愿望。

4. 维护个人自尊

态度可以作为治疗一个人内心冲突的一种技术,这种冲突反映了个人心理内部的紧张关系。

防御机制将一个人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或者在精神上将他与他认为危险或敌对的群体隔离开来。

态度以多种方式支持自尊。一个人对自己评价的许多因素的感知会影响他对各种事物的态度。

态度形成背后的因素

Attitude Definition

1. 文化

文化对一个人有显著影响。文化包括宗教、传统、习俗、信仰、奖励和惩罚。

文化塑造人们态度的过程被称为社会化。此外,文化教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中哪些态度、行为和信仰是合适的。

例如:在印度,吃牛肉通常是不被允许的,但在西方国家没有这种禁令。

2. 家庭

一个人的家庭是他们最亲近、最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新态度产生的地方。

在家庭系统中,父母对孩子态度的形成影响更大。

大家庭内部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对于确定态度尤其重要。

3. 社会群体

除了家庭,各种社会群体——包括朋友、同龄人、同事等——都显著影响态度的发展。

以印度的投票行为为例。有些人不读报纸,不看辩论,也不关注候选人的言论。为了选择候选人,他们会咨询朋友、亲戚等。候选人的决定最明显地受到家庭、朋友和其他类似社会群体的影响。

4. 机构

人从不孤单。从出生到死亡,他都受到一个或多个机构的影响。

例如,学校和大学等教育机构作为信息库,塑造人们的观点和价值观,并形成态度。

5. 熟悉程度

熟悉度能培养良好的心态。任何熟悉度都能帮助一个人感到自在,因为人们通常害怕不熟悉的事物。

熟悉度和传统条件作用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这反过来又塑造了态度的情感方面。

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1. 经典/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在这种方法中,受试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暴露于积极和中性刺激,对中性刺激的反应等于对积极刺激的反应。

2. 工具性条件反射

一个过程,其中积极的行为,当得到奖励时,比消极行为更有可能被重复,而消极行为如果重复,将导致惩罚,因此重复的可能性较小。

示例

鼓励孩子通过在同伴面前表扬他们来取得成功的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对成就的积极态度。此外,当父母惩戒孩子时,孩子就会被阻止重复他们的错误。

3. 社会观察

这包括从我们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媒体及其表现形式)中学习。

态度在个人表达自我和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中具有社会作用。

态度如何影响行为?

Attitude Definition

1. 积极态度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和同事持有积极的态度(例如满意、友善等),他们就能积极影响周围的人。

示例: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充满活力、富有成效,他们努力提升周围人的士气。

2. 消极态度

一个表现出不利态度(如不快乐、无聊等)的人会以这种方式行事。

例如,对工作持有这些态度的人也可能影响周围的人,并以阻碍效率和效果的方式行事。

3. 自私的态度

它将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示例:基于对自身最有利的原则做出决策。

4. 逻辑或理性态度

它促进理性行为。

示例:一个明智的人绝不会以迷信的方式行事,并且总是会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

5. 利己主义态度

这将导致不良态度和不良行为。

举例:年长者即使有错,也可能为了保持优越感而支配年幼的兄弟姐妹。

6. 基于价值观和信念的态度

它将根据价值观行事。

例如,在印度,出于尊重,触摸老年人的脚是一种传统。

态度的形成

尽管态度主要是通过时间学习形成的,但一些遗传特征确实会影响这些态度。

以下列表包括与态度发展相关的几种习得特征

  1. 经验
  2. 知觉偏见
  3. 观察他人的态度
  4. 关联 (Association)
  5. 个性
Attitude Definition

1. 经验

我们对特定个人和情况的态度是由我们与他们个人相处的经验塑造的。

人们通过他们的就业经验形成对工作条件、薪酬、监督、群体动态等事物的看法。

2. 知觉偏见

我们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受感知显著影响,感知是多种感官(包括感觉、视觉、听觉等)复杂互动的结果。

例如,如果经理认为下属技能不足,他只会给他少量职责。同样,我们也因为对许多好朋友的看法改变而失去了他们。

3. 观察他人的态度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我们会尝试采纳他们的态度。

例如,当我们受到他人在压力下保持镇定的能力的启发时,我们可以努力做出类似的行为。

4. 联想

我们的心态受到我们所属群体的影响很大。我们与群体的紧密联系会促使我们采纳与群体相同的心态。

5. 个性

一个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是其态度的结果。它由其个性构成,个性是特征、习惯以及对某些刺激的条件反射的集合。

态度的类型

在组织行为学中,态度主要有三种类型

  1. 工作满意度
  2. 工作投入度
  3. 组织承诺
Attitude Definition

1. 工作满意度

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所持有的各种思想和情感,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果一个人感到满足,他们就会对生活持积极态度,而那些不满足的人则通常会持悲观态度。

由于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在组织行为中相互依存,因此通常会一起讨论。

2. 雇主投入度

工作投入度是指一个人积极参与、心理认同并重视其自身价值所感知到的绩效水平的程度。

对工作越满意的人,缺勤和离职的可能性就越小,这表明他重视自己的工作。

3. 组织承诺

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同程度以及留在组织的愿望被称为组织承诺。

与工作满意度相比,组织承诺可以通过员工辞职或缺勤率来预测。组织承诺受到就业自主性、独立性和丰富性因素的影响。

结论

显然,态度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发挥着作用。我们的态度是由我们的经验、信仰和价值观塑造的。了解我们的态度很重要,因为它们会影响我们的行动和反应。

事实上,态度就像一块磁铁。积极的态度会吸引所有积极的事物进入你的生活,而消极的态度会吸引所有消极的事物进入你的生活。你决定你想要什么,并可以相应地改变。


下一主题生物学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