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定义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8 分钟

引言

许多哲学家考察的观念都源于共同语言,或者至少是非哲学语言。感知、专业知识、因果关系和心智都是例子。“虽然这不是主要的应用,但‘非法物质’更接近哲学应用之一。当哲学家谈论‘物质’时,一个共同的观念就会浮现。与属性或事件相比,这就是对象事物的概念,正如我们将看到的。‘物质’一词从不用于描述这些‘个体物质’,除非在哲学领域。描述‘物质’的哲学观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更为普遍。

Substance Definition

物质定义

稳固一词的拉丁文ousia,意思是“存在”,被翻译成希腊文,意思是“支撑或奠定事物的基础”,从而产生了“物质”的词源。因此,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在特定的哲学体系中,物质是根据该体系构成现实基本或基础元素的那些事物。从“物质”这个词的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现实主义哲学流派都承认物质的存在。也许唯一不将本体论视为约定俗成问题的理论是那些坚持逻辑实证主义或实用主义的理论。这些理论声称,关于构成本体论基本观念的事实并不存在,而且没有任何东西是客观上具有实质性的。

这个概念被再次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使用。某些哲学理论承认物质作为一种基本实体,而其他理论则不承认。从这个意义上说,休谟的印象和观念不是物质,尽管它们是他世界的基石,并定义了“存在”在他世界中的构成。这种用法断言,基本实体是物质还是其他不同的东西,比如放置在时空中的事件或性质,仍然是一个活生生的问题。个体实体或对象(与属性和事件形成对比)的概念是这种物质观念的来源。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对象”的概念,以及在正确的解释下,它是否仍然符合基本观念,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澄清,例如,对象是否可以被视为仅仅是属性的集合,或者一系列事件。

基本概念

Substance Definition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首次对“对象”的概念进行了理论阐述,他在其中区分了具体事物与其可能拥有的众多特征。他举了各种各样的例子。

每个[个体短语]表示材料、数量、性质、关系、位置、时间、职业、占有、行动被影响。对于一个普遍的观念,可以考虑以下几点:物质的观念是人马;数量的观念是四和五英尺;性质的观念是白色和语法;关系的观念是双倍、一半和更大;位置的观念是吕西亚斯和市场;时间的观念是昨天和去年;位置的观念是躺着和坐着;行动的观念是切割和燃烧;被影响的观念是被切割和燃烧。

个体物质可以通过改变其属性而仍然存在,因为它们是许多其他范畴的属性的载体。亚里士多德区分了特定对象和个体对象。因此,讨论物质可以用来谈论人,也可以用来谈论标识不同类别人的普遍概念。‘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是《范畴篇》中用来表示这种区分的术语。狗性是第二本体或实质性本体,而小狗菲多是基本本体——一个活着的生命。这种区分的各个分支会产生各种问题。如果一个人对材料类型感兴趣,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什么构成该类事物(例如,什么构成一只狗)?”这是一个关于重要类别根本性质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更关心人,那么类似的查询是,“什么使某物成为给定类别的特定个体(例如,什么使一只狗成为并保持为菲多)?”这是关于不断变化的身份和独特本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主要(如果不是完全)关注第一种问题。物质与类型之间的这种联系渗透在术语的应用中,这可能比哲学更具科学性,尤其是在化学领域。根据这种观念,不同类型的材料就是不同的物质。它们既不是不同的对象,也不是不同的对象类型。这种用法包括灵质、铜、花岗岩、水和氢。

物质”一词在“稳固”的概念中具有一种内涵,并表示坚韧甚至持久。事件或休谟的思想或情感在这种意义上永远没有意义,因为它们是短暂的。人们可以想象原子,物质的构件,神,或者像柏拉图的理念或数字这样的抽象对象,是如此实质性以至于永恒或不可摧毁,它们至少持续与世界一样长,而在神或上帝或抽象对象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更长。总而言之,物质的哲学概念至少包含六个重叠的概念,它们可以被归类为

  1. 在本体论上是根本的——物质是万物在其形而上学层面上由什么构成或由什么维持的;
  2. 可能是完全自主的、持久的,至少与其他事物相比是如此;
  3. 作为预测主体和属性承载者的标准;
  4. 由属于对象类别或某种类型对象的事物来表征;
  5. 由特定类型的事物来表征。
  6. 顺便提一下,至少有一位重要的亚里士多德解释者(Irwin: 1988)将非常相似的意图归于亚里士多德本人。构成我们时空框架连贯性的持续细节被称为物质;通过它们的个体化和重新识别,我们可以将自己置身其中。

我们将在下面更详细地看到康德主义传统如何增加了物质的第七个含义。

  1. 物质目的论之间的关系根植于亚里士多德的描述,但尚未在前述的讨论中找到自然的归宿。它可以表述如下:
  2. 构成一个系统目的论设计的基本要素就是该系统中的物质。“基本”意味着其他事物需要它们才能发挥作用,无论是作为它们的组成部分还是作为它们的操作环境。

不同的哲学家出于其整体系统的原因,优先考虑此列表中的不同质量。可以认为,一个解释能够容纳的标准越多,它就越符合直觉,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最接近实现这一点。

物质的历史哲学辩论

探索物质概念的整个历史将是繁琐的,因为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家都讨论过它。选择过程将侧重于在广义分析传统中引起最多兴趣的哲学家。我们将首先审视这个概念如何在古代世界演变并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达到顶峰。他的论述在中世纪和早期现代一直主导着辩论。我们将考察各种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观点。由于今天如此多的讨论都是由亚里士多德-洛克联系所驱动的,洛克的贡献将得到特别详细的考察(正如我们将在第三节中看到的)。

亚里士多德之前的物质

实际上,许多前苏格拉底哲学家非常关注标准(6)以上,类似于先前赋予化学的物质概念。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宇宙的存在是由某个或某些事物组成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追求意义(1)中的物质)。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都是一种空气,而泰勒斯认为万物本质上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东西”是模糊的,它可以转化为水、空气、土和火等多种确定物质。另一方面,像德谟克利特这样的原子论者认为宇宙由称为“原子”的固定、特定的对象组成。原子在传统意义上是对象,但与我们日常的狗、猫、桌子和椅子等物品不同。尽管它们是预测的主体,但它们保持其固有的特性。因此,经典原子是(1)和(2)的有力例子,但却是(3)和(5)的某种异常例子。

柏拉图拒绝了这些唯物主义者试图用它们创造出来的物质来解释一切的尝试。柏拉图认为,模仿物质对象的理智理念是指导原则。这些理念不是物质本身,不是构成万物的材料、人或人种。相反,它们是赋予万物形态和方向的指导原则。其余的将是一团糟。在某种程度上,理念满足了(1),本体论上的基本性,因为它们严格来说并不构成对象。它们成功地满足了(2)——持久性——因为它们随时间不变。它们在(3)和(4)方面表现不佳,因为它们不是,在预期意义上,预测的主体,也不是,在任何意义上,变化的载体。它们在(5)方面有困难,因为尽管它们是极其特殊个体,但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体。(根据 Fine 1993,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的主要批评是它们混淆了普遍和个体的概念。)它们在(6)方面失败了,因为它们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事物。但柏拉图未能遵守这些标准并不意味着疏忽。这显示了他对标准(1)的强调以及他对形式根本性质的独特看法。它们在(3)和(4)方面表现不佳,因为它们不是,在预期意义上,预测的主体,也不是,在任何意义上,变化的载体。它们在(5)方面有困难,因为尽管它们是极其特殊个体,但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体。(根据 Fine 1993,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的主要批评是它们混淆了普遍和个体的概念。)它们在(6)方面失败了,因为它们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事物。但柏拉图未能遵守这些标准并不意味着疏忽。这显示了他对标准(1)的强调以及他对形式根本性质的独特看法。

如何从物质中识别不同范畴的项目

相比之下,属性是对象的特征(即特定物质的特征);物质不依赖于属性来存在。但这更复杂。尽管物质和属性都需要对象才能存在,但这种依赖似乎是相互的。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仔细陈述论证并澄清我们讨论的不是物质或属性本身,而是特定的质量事件或情况以及它们所属的对象来解决。虽然某个属性所属的特定物质可以存在,并且可能在没有该特定属性实例的情况下存在,但特定物质不能存在,并且在没有它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存在。因此,特定颜色的实例不能也不可能存在于它所属的对象之外。然而,对象仍然可以没有颜色实例而存在,因为它可以改变颜色而保持相同的对象,或者它一开始可能具有不同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