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渎者定义

17 Mar 2025 | 6 分钟阅读

亵渎者或亵渎 表示对宗教神祇、象征或信仰的蔑视或不尊重。在全国许多地区,这被认为是一项严重的罪行。从事此类罪行的人可能会面临严厉的法律和社会后果。简单来说,亵渎者就是那些犯下亵渎罪行的人。亵渎者可能来自任何宗教背景,并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例如批评宗教组织或实践的愿望,或对宗教教义缺乏信念。

Blasphemer Definition

亵渎者会面临哪些后果?

在一些主要国家,如上所述,亵渎罪是一项严重的罪行。但那些被发现从事同样行为的人会面临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监禁,甚至被判处死刑。例如,在巴基斯坦,亵渎罪可判处死刑,而且曾有多起备受瞩目的案件,个人被指控犯有亵渎罪并随后面临严厉的法律后果。

亵渎的论点

许多人继续批评和质疑宗教信仰和制度。一些人认为,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权利包括亵渎,人们应该能够发表意见而不必担心报复。另一些人则认为,亵渎罪应该被禁止,因为它是一种可能煽动暴力以保护宗教少数群体和促进社区和谐的仇恨言论。他们认为,亵渎罪犯必须对其行为负责,并且严厉的法律处罚对于阻止他人犯下同样的罪行是必要的,无论其观点如何。

纽约和马萨诸塞州高等法院维持亵渎罪判决

在美国,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常常被视为歧视性立法。但在过去,有些人在特定州被判有罪。例如,1843年,纽约上诉法院维持了对普世主义神职人员阿布纳·克尼兰德亵渎罪的判决。克尼兰德因被指控拒绝上帝的存在而被判处三个月监禁。法院裁定,克尼兰德无权做出这些言论,这些言论是亵渎性的。

1830年,马萨诸塞州最高司法法院裁定阿布纳·切尼·古德尔因否认耶稣基督的神性而犯有亵渎罪。古德尔被判处六个月监禁。

然而,这些案件现在被视为过时,不能代表美国目前的亵渎法律。近年来,法院经常裁定,反对亵渎的法律违宪,侵犯了第一修正案的权利。

反对亵渎法的强烈反对

Blasphemer Definition

近年来,世界许多地区反对亵渎法的强烈反对声浪越来越大。人权组织、言论自由活动家和宗教少数群体对这些法律被用来压制异议、审查言论自由和歧视边缘化群体表示担忧。这些法律常常因其模糊性而被批评,并被用于压制各种言论和表达,包括对宗教和宗教组织的合理批评。

人们表达意见和信仰的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这可能会扼杀言论自由。由于这些担忧,一场废除亵渎法、增加言论自由和宗教少数群体权利的重要运动已经兴起。大赦国际和人权观察是仅有的两家要求废除亵渎法并加强对少数群体言论自由和宗教权利保护的国际人权组织。

此外,一些国家已根据这些担忧修改了其亵渎法律。例如,巴基斯坦于2020年修改了其亵渎法律,为被错误指控亵渎的人提供了更多保护,而爱尔兰则于2018年废除了其亵渎法。

亵渎法的目的

亵渎法禁止对宗教信仰、实践或制度表示严重冒犯或不敬的言论或行为。这些规定通常基于宗教信仰是神圣的,必须免受批评、嘲笑和蔑视的原则。

宗教或文化观念常常影响亵渎法,并且可以是社会普遍理想和观点的反映。亵渎法通常用于保护占主导地位的宗教,或通过压制对立观点或思想来维持社会秩序。

此外,亵渎法常常因其模糊性和任意性而受到批评,使得判断言论或行为是否构成亵渎变得困难。这可能导致滥用权力和任意适用法律。

国际亵渎日

该节日于9月30日举行,主要旨在促进言论自由和挑战相关法律。探究中心(CFI),一个倡导科学、理性和世俗主义的非营利组织,于2009年首次注意到它。

国际亵渎日是一个让人们关注这些问题的机会,并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辩论宗教时。这一天也是表达对那些遭受亵渎相关迫害或惩罚的人的同情,并与他们站在一起的日子。

从宗教角度看亵渎

  1. 基督教: 《圣经》多次将亵渎描述为一项严重的罪行。根据《新约》,亵渎被定义为诋毁圣灵或将圣灵的行为归功于撒旦。在某些基督教教会中,侮辱或不敬地称呼上帝的名字也被视为亵渎。
  2. 伊斯兰教: 亵渎被认为是一种重罪,是应受惩罚的罪行。亵渎与偶像崇拜(将他人与真主相提并论)密切相关。在某些司法管辖区,针对先知穆罕默德的亵渎被视为极其邪恶,可判处死刑。
  3. 印度教: 亵渎被视为对诸神的侵犯,应受到社会排斥或取消宗教仪式的惩罚。侮辱神圣文本、神像或嘲笑宗教习俗都是亵渎行为的例子。
  4. 佛教: 由于佛教强调开悟而非对宗教理论或信仰的忠诚,因此亵渎并非主要问题。然而,不尊重佛陀或其他受尊敬的人物可能被视为违反社交礼仪,并导致被驱逐出宗教团体或社会排斥。

印度的亵渎法

  1. 第295条:任何侮辱或破坏任何已知宗教的文件、书籍或偶像的人,将被处以2年监禁并处以罚款。
  2. 第295A条:如果一个人恶意试图侮辱任何阶层公民的宗教情感,根据《印度刑法》第295A条,可被判处3年监禁,或处以罚款,或两者并罚。
  3. 第296条:任何故意制造干扰或破坏任何合法宗教集会和仪式的人,将根据本条受到惩罚,并被判处1年监禁。
  4. 第297条:如果一个人侵入墓地,明知其行为可能冒犯任何阶层公民的宗教情感,则根据本条受到惩罚。此法律旨在保障已故人士的宗教权利。根据本条款的处罚是监禁不超过一年,罚款,或两者并罚。
  5. 第298条:这是本条中一个不寻常的规定,因为《印度刑法》本章中的所有罪行都是可理解的、可保释的、不可和解的,而本条中的罪行是可以和解的、假定可起诉的、假定可保释的。任何故意说出言语或发出任何可见或可听的迹象,以伤害他人宗教情感的人,可根据本条款受到处罚。

结论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亵渎者”一词通常指那些不尊重或漠视宗教、其教义或其神圣物品的人。宗教对亵渎的看法差异很大,在一个宗教中被视为冒犯的行为在另一个宗教中可能并非如此。虽然一些信仰认为亵渎是一种严重的罪行,可能受到惩罚,但另一些信仰则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而不太关注遵守某些宗教理论或信仰。


下一个主题对应角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