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成本的优缺点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7 分钟

经济学中的边际成本是指,由于生产一个额外单位而导致的生产总成本的变化。 通过生产成本的变化除以数量的变化来确定边际成本。为了最大化生产和整体运营,组织需要知道何时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这是边际成本分析的目标。如果生产一个额外单位的边际成本低于每单位价格,生产者就可以获得利润。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arginal Costing

边际成本公式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arginal Costing

边际成本的计算方法是生产一个额外产品所需的总费用。因此,可以通过任何给定额外单位所产生的费用的变化来衡量。

边际成本 = 总费用变化 / 生产单位数量变化

当生产多个额外单位时,可以使用上述公式。但是,管理层必须意识到,不同生产单位组的边际成本可能与彼此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

制造商最常使用边际成本的经济学和管理会计概念来确定最佳生产水平。在计划生产计划时,制造商经常计算增加一个单位的成本。

在一定的生产点,生产一个额外单位并从该产品中获利的优势将降低产品线的总制造成本。尽快找到这一点或水平对于制造成本优化至关重要。

边际成本包括与该生产水平相关的所有可变成本。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需要建造一个全新的工厂来生产更多商品,那么建造工厂的成本就是边际成本。边际成本的数额根据所生产商品的数量而变化。

边际成本是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一个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将生产到边际成本 (MC) 等于边际收益 (MR) 的点。 超过这一点,生产额外单位的成本将超过产生的收入。

边际成本示例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随生产水平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因此随着生产的增加,相同的价值可以分摊到更多的产出单位上。可变成本是指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因此,当生产更多单位时,可变成本会增加。

特殊考虑

边际收益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通常以边际成本的形式图形表示。边际成本的斜率因公司和产品而异,但它通常呈“U”形曲线,开始时随着效率的实现而下降,然后可能在稍后呈指数级上升。

边际成本法的优点

1. 本质上恒定

虽然可变成本偶尔会变化,但边际成本在长期内是稳定的。无论生产水平如何,边际成本都是恒定的。

2. 有效的成本控制

它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不计入产品。因此,管理层可以有效地控制边际成本。

3. 简化的间接费用处理

通过将固定间接费用与生产成本分离,减少了间接费用被多计或少计的程度。

4. 统一且现实的估值

由于固定间接费用被排除在产品成本之外,因此在制品和产成品的估值变得更加现实。

5. 对管理有帮助

它对管理很有帮助,因为它使得推出盈利的新生产线成为可能。弄清楚是购买还是制造某种产品有助于确定更盈利的选项。在定价和投标方面,管理层拥有最终决定权。

6. 有助于生产计划

它借助成本-销量-利润关系显示每个产出水平的利润。这里使用了盈亏平衡图。

7. 决策制定

边际成本法为管理层提供了足够的信息,用于做出至关重要的业务决策,例如是自制还是外购、停止生产特定产品或特定业务线、在经济萧条期间定价、出口定价、合适的生产组合、更换机器、分包等。

8. 更好的结果

与标准成本法结合使用时,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9. 确定销售价格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区分对于确定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非常有帮助。有时,在不同的市场对同一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以应对不同程度的竞争。

10. 有助于预算控制

费用的分类对于预算和灵活预算在不同活动水平下的应用非常有帮助。

11. 责任会计

由于在边际成本法下,固定费用被视为期间成本,因此不会将这些费用任意分摊到各个部门。因此,基于边际成本法的责任会计会更有效。

12. 准备投标

许多企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报价最低价格。总可变成本,一旦单独计算,就成为“地板价”。高于此地板价的任何价格都可以报价,以增加总贡献。

13. “自制或外购”决策

有时需要决定是自己制造一个组件或产品,还是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如果支付的价格能够收回部分固定费用,则将采取购买的决定。

14. 更好的展示

管理高管更能理解边际成本法下准备的报表和图表。盈亏平衡分析以图表形式展示了成本、销售额、贡献等的变化。因此,结果可以轻松掌握。

边际成本法的缺点

1. 分离困难

由于边际成本法是通过区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来确定边际成本以及产量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将费用分为固定和可变项目。

然而,区分费用并非易事。大多数费用既不是完全可变的,也不是完全固定的。因此,费用必须以合理的准确性进行分离。否则,该技术将不再准确。

2. 忽略了时间要素

短期内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不同的,但长期来看,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长期来看,所有成本都会在不同的运营水平下发生变化。当引入新的工厂和设备时,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会发生变化。

3. 不切实际的假设

假设销售价格在不同运营水平下保持不变。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可能会发生变化并导致不切实际的结果。

4. 定价困难

在边际成本法下,销售价格是根据贡献确定的。在成本加成合同的情况下,很难确定价格。

5. 未提供完整信息

它没有解释产量或销量增加的原因。

6. 库存估值

除了大型合同的在制品外,即使是制造企业的库存,也不能通过排除固定成本来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如果排除它们,在制品和产成品的库存将被低估,因此,资产负债表在很大程度上未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7. 意义丧失

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大部分。但边际成本仅涵盖可变成本。因此,它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失去了意义。

8. 可变间接费用问题

边际成本法克服了固定间接费用被多计或少计的问题。但可变间接费用存在问题。

9. 以销售为导向

成功的企业必须在销售和生产职能之间取得平衡。但边际成本法因其对销售职能的过分重视而受到批评。因此,它被称为以销售为导向。生产职能被赋予了较少的重视。

10. 不可靠的库存估值

根据边际成本法,在制品和产成品的库存仅按可变成本估值。固定成本的一部分没有添加到库存价值中。按此方法确定的利润被压低了。

11. 库存损失索赔

基于此类估值的保险索赔,因库存损失或损坏而产生的索赔对企业不利。

12. 自动化

如今,日益增长的自动化导致固定成本的增加。如果忽略这些不断增加的固定成本,成本核算系统将无法有效和可靠。如果单独应用边际成本法,除非与其他技术(如标准成本法和预算控制)相结合,否则将无多大用处。

13. 应用困难

边际成本法的技术在造船、合同等行业中难以应用,在这些行业中,在制品的价值相对于营业额而言较大。因此,如果固定间接费用未计入在制品的期末价值,每年可能会出现合同亏损,而在合同完成后,可能会有巨额利润。


下一主题什么是网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