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基2025年4月4日 | 阅读 8 分钟 通用基极 BJT(双极结型晶体管)放大器是指基极区域是公共或接地的 BJT 放大器。基于此,BJT 也被分类为共发射极放大器和共集电极放大器。在共基极放大器中,发射极区域是输入端,集电极区域是输出端。基极作为输入和输出的公共端接地(0 伏特),因此命名为共基极放大器。 作为共基极的 BJT 放大器具有低输入阻抗,但产生高输出阻抗。它有各种应用,例如电流缓冲器和麦克风。 首先,让我们讨论放大器以及使用基极区域作为公共基极的要求。 放大器放大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它放大输入信号并产生所需的输出。放大是指输入信号的功率或电压的增加。 放大器从外部连接的电源获取能量,控制输出,并产生大振幅的输出波形。 有各种类型的放大器,例如电流放大器(放大输入电流)、电压放大器(放大输入电压)、跨电阻放大器(将输入电流放大到输出电压)和跨导放大器(将输入电压放大到输出电流)。 BJT 放大器BJT 通常在有源正向模式下工作,表现出色。它提供高输出电压、功率增益和电流。 输入到 BJT 发射极区域的一个小电压会产生一个大的输出电压。因此,双极结型晶体管提供良好的放大效果。 共基极晶体管这里,我们将考虑一个 NPN 晶体管的共基极放大器。它由一个夹在两个 N 型区域(掺杂五价杂质)之间的P 型区域(掺杂三价杂质)组成。 电路连接共基极 BJT 的电路如下所示 ![]() BJT 的三个区域是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两个电压源连接在这三个区域之间。连接在 B 和 C 之间的电压源是 VCB,连接在 B 和 E 之间的电压源是 VBE。来自 E 和 C 区域的电流分别用 IE 和 IC 表示。由于基极区域接地(0 伏特),因此没有电流。 ![]() 注意:共基极放大器是一种 BJT,只是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共用基极。这三个区域的掺杂浓度是 集电极:轻掺杂,宽度最大 基极:中度掺杂,宽度最小 发射极:高掺杂,宽度中等 工作方式共基极的输入是 E 区域。来自电压源 VBE 的电子流向 E 区域。它是 N 型的,因此以电子作为多数载流子。E 区域的电子由于同种电荷载流子在结处的排斥作用而开始向 B 移动。B 区域很小,无法容纳如此大量的载流子,并将其进一步传递到集电极。由于反向偏置连接,集电极没有自己的电流。 方程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的比值由下式给出 IC/IE = a 其中, a 是共基极电流增益(a < 1)。 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的比值由下式给出 IC/IB = B 其中, B 是共发射极电流增益(B > 1)。 共基极晶体管的方程由下式给出 IE = IB + IC 参数共基极放大器的等效电路如下所示 共基极放大器的电流增益小于 1。 交流等效电路如下所示 ![]() 上述电路图的绘制方法是将所有直流(DC)电源视为短路。电压增益、电流增益、输入和输出阻抗等参数将根据上述电路图计算。 电压增益VO = -IO VO = ICRC IC/IE = a IC = aIE 将集电极电流值代入输出电压,我们得到 VO = aIERC 发射极电流由下式给出 IE = VI/re 因此,输出电压为 VO = a(VI/rc)RC 增益 = 输出电压/输入电压 AV = VO/VI = aRC/rC 电流增益电流增益由下式给出 输出电流/输入电流 AI = IO/II 集电极区域是输出区域。因此,输出电流取决于集电极电流。 IO = -IC 我们知道,IC = aIE 所以,IO = - aIE 发射极区域是输入区域。因此,输入电流取决于发射极电流。 II = IE 所以,增益是 AI = IO/II AI = - aIE / IE AI = - a 输入阻抗输入端连接有两个电阻,RE 和 re。 输入阻抗 ZI 由下式给出 ZI = RE||re 这是两个电阻 RE 和 re 的并联连接。 输出阻抗输出电阻是连接在共发射极等效电路输出端的电阻。输出端只有一个电阻,即 RC。 因此,输出阻抗由下式给出 ZO = RC 稍后我们将讨论基于上述参数的示例。 低频参数低频共基极放大器如下所示 ![]() 低频共基极放大器参数列出如下 开路电压增益电压增益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定义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 电压增益 = 输出电压/输入电压 它由下式给出 Av = (gmro + 1)RC/ (ro + RC) 如果 ro 大于 Rc,则电压增益为 Av = gmroRC/ro Av = gmRC 短路电流增益电流增益定义为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之比。 电压增益 = 输出电流 / 输入电流 它由下式给出 Ai = (rπ + Bro)/ (rπ + (B + 1)ro) 如果 B 大于 1,则电流增益为 Ai = (rπ + Bro)/ (rπ + (B)ro) Ai = 1 输入电阻我们知道,I = V/R 或 R = V/I 输入电阻可表示为 Ri = Vi/Ii Ri =((ro + RC ||RL)RE) / (ro + RE + RC ||RL/(B + 1)) 输出电阻输出电阻可表示为 Ro = Vo/-Io Ro = RC || ([1 + gm (rπ || RS)] ro + rπ || RS) 如果 ro 小于 rE,则输出电阻为 Ro = RC || ro 如果 ro 大于 rE,则输出电阻为 Ro = RC || ([1 + gm (rπ || RS)] 共基极作为电流跟随器电流跟随器也称为电流缓冲器,它跟随输入电流。如果晶体管的输出电流跟随输入电流,则称为电流跟随器。如果由负载产生,则不受任何电流或电压的影响。电流跟随器的电路如下所示 ![]() 共基极双极结型晶体管是一种双向晶体管。交流电源连接在输入端,负载电阻连接在输出端。输出电阻Ro 连接输入和输出。如果存在集电极电阻,晶体管的输出电阻仍然会很大。它遵循输出端的电流分配,并允许多数电流通过负载晶体管。这是晶体管用作电流跟随器的基本条件之一。 只要输出端的交流源电阻远大于发射极电阻,电流增益就可以达到 1。BJT 电流跟随器的电流增益为 1。 共基极作为电压放大器共基极放大器也用作电压放大器。 根据共基极作为电流跟随器,高输出电阻允许多数电流通过负载晶体管。这是共基极用作电流跟随器的理想条件。但在电压情况下,高输出电阻并不是输出端进行分压的理想条件。电压增益可以根据小负载和大的阻抗值来计算。在大的阻抗情况下,电压增益取决于负载电阻和输入电阻(RL/Rs)的比值。 如上所述,如果交流源被戴维宁电压源取代,则共基极晶体管作为电压放大器开始表现得像电流跟随器。 应用共基极的应用如下
示例让我们基于共基极 BJT 放大器讨论一个例子。 示例:共基极晶体管的配置如下所示 ![]() 求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假设晶体管是理想的。 解决方案 电压增益 电压增益由下式给出 输出电压/输入电压 由于给定的晶体管是理想的,我们假设输入和输出电流相等。因此,电压增益为 Av = (1 k 欧姆) || (100 K 欧姆) / Re Av = 990 欧姆 / 52 欧姆 Av = 19.03 或 19 增益是无量纲量,因此没有单位。 输入阻抗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输入阻抗 IE = VI/re Ie = 0.5 mA = 0.5 x 10-3A Vt 或阈值电压 = 26Mv = 26 x 10-3V 所以, Re = V/Ie Re = 26 x 10-3V / 0.5 x 10-3A Re = 52 欧姆 这是输入端(即发射极区域)的电阻。 晶体管的输入阻抗是发射极区域的电阻 = Re = 52 欧姆。 输出阻抗 输出阻抗是连接在晶体管输出端的电阻器的等效电阻值。输出端连接有两个电阻。因此,输出阻抗为 Zo = (1 k 欧姆) || (100 K 欧姆) Zo = 1 x 100 / (1 + 100) K 欧姆 Zo = 100/101 k 欧姆 Zo = 0.990 k 欧姆 Zo = 0.990 x 1000 欧姆 Zo = 990 欧姆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