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优缺点

2025 年 4 月 3 日 | 阅读 13 分钟

简史

抗生素的故事始于 20 世纪初,尽管抗菌物质的使用有着更悠久的历史。古代文明,包括埃及人、中国人、希腊人,都曾利用霉菌和植物提取物来治疗感染,认识到某些天然物质的治疗特性。然而,这些做法并非基于科学理解,其有效性也参差不齐。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ntibiotics

抗生素的现代时代始于 1928 年苏格兰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弗莱明注意到一种名为“不等孢子青霉菌”的霉菌产生一种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物质。这一开创性的发现,尽管最初受到怀疑,但最终导致了青霉素作为治疗药物的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感染伤口和疾病的有效治疗的需求变得至关重要。这种紧迫感促使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并最终实现了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到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青霉素已广泛可用,并已挽救了无数生命。这一时期标志着所谓的“抗生素黄金时代”的开始,这是一个发现并推向市场的抗生素数量众多的时期。

青霉素的发现

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通常被描述为一次偶然的发现。1928 年,当他在伦敦的圣玛丽医院工作时,从假期回来发现一个装有葡萄球菌的培养皿被霉菌污染了。值得注意的是,霉菌周围的区域没有细菌,这表明霉菌分泌了一种能杀死细菌的物质。弗莱明将这种物质鉴定为青霉素。

弗莱明最初于 1929 年发表的论文并未立即带来治疗应用。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末和 40 年代初,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霍华德·弗洛里、恩斯特·鲍里斯·切恩及其同事才成功地分离并纯化了青霉素,供人类使用。他们的努力对于克服生产足够数量的青霉素以供临床使用的技术挑战至关重要。

青霉素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极大地降低了士兵因感染伤口而死亡和截肢的数量。战后,青霉素广泛用于平民,彻底改变了细菌感染的治疗。它有效地治疗了肺炎、淋病和风湿热等多种疾病,并为其他抗生素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抗生素的定义和类型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通过杀死细菌(杀菌)或抑制其生长(抑菌)来起作用。抗生素对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普通感冒或流感)无效,因为这些疾病是由病毒而不是细菌引起的。

抗生素有几种主要的类别,每种类别都有独特的机制。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类型:

1.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青霉素是第一类被发现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等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起作用。

头孢菌素:头孢菌素在结构和功能上与青霉素相似,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并根据其活性谱分为几代。

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以其广谱活性而闻名,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的或高风险的感染。

2.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这些抗生素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并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和性传播感染。

3. 四环素类

四环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四环素类也抑制蛋白质合成,并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包括痤疮、霍乱和莱姆病。

4.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这些抗生素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对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有效。

5. 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氟喹诺酮类抑制细菌 DNA 合成,并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

6. 磺胺类

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常合用为复方磺胺甲恶唑):这些药物抑制细菌叶酸的合成,用于治疗尿路感染、支气管炎和某些类型的腹泻。

7. 糖肽类

万古霉素和特考拉宁:糖肽类抑制细胞壁合成,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8. 噁唑烷酮类

利奈唑胺:这一相对较新的抗生素类别抑制蛋白质合成,并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9. 林可霉素类

克林霉素:这种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并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包括一些由厌氧菌引起的感染。

10. 多肽类

多粘菌素和杆菌肽:这些抗生素破坏细菌细胞膜,并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每类抗生素都针对特定的细菌结构或功能,使其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有效。抗生素的选择取决于感染类型、细菌的敏感性以及患者的具体因素,如过敏和合并症。

抗生素的优点

1. 有效治疗细菌感染

抗生素是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使其成为对抗细菌感染的宝贵武器。它们通过几种机制实现这一目标:

  • 抑制细胞壁合成: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可以阻止细菌形成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细胞壁。没有适当的细胞壁,细菌就无法维持其形状和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裂解和死亡。
  • 干扰蛋白质合成: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靶向细菌核糖体,即蛋白质合成的机器。通过与核糖体亚基结合,这些抗生素会抑制必需蛋白质的产生,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或生长受阻。
  • 干扰 DNA 复制和修复: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通过抑制 DNA 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 IV 等酶来干扰细菌 DNA 复制。这种干扰阻止细菌复制其 DNA 和分裂。
  • 干扰代谢途径:磺胺类和甲氧苄啶抑制叶酸合成,这对细菌的生长和复制至关重要。通过阻断这些代谢途径,这些抗生素使细菌缺乏必需的营养。

常用抗生素治疗的细菌感染示例

抗生素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一些常见的抗生素治疗的细菌感染包括:

  • 链球菌性咽炎(链球菌喉咙痛):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通常用青霉素或阿莫西林治疗。
  • 尿路感染 (UTIs):通常由大肠杆菌引起,尿路感染通常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或呋喃妥因等抗生素治疗。
  • 肺炎:细菌性肺炎可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非典型细菌(如肺炎支原体)引起。治疗选择包括大环内酯类(例如阿奇霉素)、β-内酰胺类(例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氟喹诺酮类。
  •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在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这些感染,用克林霉素、多西环素或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2. 降低死亡率

抗生素在 20 世纪的出现标志着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导致细菌感染的死亡率急剧下降。在抗生素出现之前,肺炎、肺结核和败血症等常见细菌感染通常导致高死亡率。历史数据说明了这种鲜明的对比:

  • 肺炎: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肺炎的死亡率可能高达 30%。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在许多情况下,这一比率降至 5% 以下。
  • 肺结核:20 世纪初,肺结核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20 世纪 40 年代链霉素的引入以及后来的联合疗法,极大地降低了死亡率。
  • 败血症:以前是绝症,抗生素的引入已显著提高了败血症患者的生存率。

说明救命治疗的案例研究

  1. 案例研究:肺结核:一名年轻成年人在 20 世纪 40 年代(抗生素广泛使用之前)被诊断出患有肺结核,有很高的可能性死于该病。1944 年链霉素的引入改变了肺结核的治疗,使无数原本几乎肯定会死亡的患者得以康复。
  2. 案例研究:细菌性脑膜炎: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性脑膜炎的死亡率超过 50%。随着青霉素和后来的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引入,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生存率急剧提高,在及时治疗的情况下通常超过 90%。

3. 预防疾病传播

抗生素在控制传染病疫情,特别是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治疗感染,抗生素可以降低感染个体中的细菌负荷,从而降低向他人传播的风险。这种控制对于预防大规模疫情和确保公共卫生安全至关重要。

例如:肺结核和脑膜炎

肺结核 (TB):抗生素治疗一直是控制肺结核疫情的关键。直接观察治疗 (DOT) 包括施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等抗生素,可确保患者完成治疗方案,从而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脑膜炎:抗生素已显著降低了细菌性脑膜炎疫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例如,通过使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等抗生素并结合疫苗接种活动来控制脑膜炎奈瑟氏菌(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疫情,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4. 用于手术和其他医疗程序

在手术中使用抗生素对于预防术后感染至关重要,术后感染会使恢复复杂化并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或死亡。在手术前、中、后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体引起感染的风险。

  • 手术部位感染 (SSIs):抗生素预防已显著降低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其严重程度从表浅伤口感染到深层组织感染不等。例如,在涉及植入物的骨科手术中,通常使用头孢唑林等抗生素来预防可能需要移除植入物和进行广泛翻修手术的感染。

5. 器官移植和化疗中的抗生素

  • 器官移植: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由于免疫抑制治疗,感染风险很高。抗生素在预防和治疗这些患者的感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确保移植成功和患者生存。在易受感染的术后期间,使用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等预防性和治疗性抗生素来预防细菌感染。
  • 化疗:化疗患者通常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细菌感染。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也用于治疗治疗期间出现的任何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可以使患者在不承担严重细菌感染的额外风险的情况下继续接受挽救生命的癌症治疗。

6. 治疗感染的成本效益

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通常具有成本效益。它们减少了对长期住院和侵入性手术的需求,最终降低了医疗保健成本。通过快速有效地治疗感染,抗生素可以预防需要更密集、更昂贵治疗的并发症。

降低住院费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缩短了细菌感染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总体医疗保健成本。例如,与未经治疗的并发症相比,一名患有细菌性肺炎的患者经抗生素及时治疗后,可能只需要住院几天。

预防慢性疾病: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可以预防需要长期管理并产生巨额费用的慢性疾病的发生。例如,用抗生素治疗链球菌感染可以预防风湿热,这种疾病可能导致长期的心脏问题和重大的医疗支出。

持续研究和创新

噬菌体疗法:对噬菌体疗法(使用专门靶向和杀死细菌的病毒)的研究,为传统抗生素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噬菌体疗法有可能治疗抗生素耐药性感染,而不会加剧耐药性。

抗菌肽:科学家正在探索抗菌肽 (AMPs) 作为潜在的新型抗生素。AMPs 是天然存在的分子,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来杀死细菌。它们提供了一种对抗细菌感染的新方法,特别是那些对常规抗生素耐药的感染。

CRISPR 技术: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正被研究用于靶向和灭活细菌中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潜力。这种创新方法可以恢复现有抗生素的有效性,并为治疗耐药感染提供新策略。

抗生素的缺点

1. 抗生素耐药性

抗生素耐药性是现代医学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当细菌进化出抵抗旨在杀死或抑制它们的抗生素作用的机制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多种机制导致抗生素耐药性:

  • 基因突变:细菌DNA 中的自发突变可能导致被抗生素靶向的蛋白质发生变化,从而使药物失效。例如,核糖体蛋白中的突变会阻止四环素类等抗生素结合。
  • 水平基因转移:细菌可以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过程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这种基因转移使得耐药性特征在细菌种群中迅速传播。
  • 外排泵:一些细菌拥有外排泵,可以主动将抗生素排出细胞,降低药物的细胞内浓度,从而使细菌得以生存。
  • 酶降解:细菌可以产生降解或修饰抗生素的酶,从而中和其作用。例如,β-内酰胺酶会分解青霉素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生物膜形成:生物膜中的细菌(即被保护性基质包裹的微生物群落)由于药物渗透性降低和微环境条件改变,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

2.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抗生素耐药性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影响:

  • 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由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更难治疗,通常导致病情 Prolong、医疗费用增加和死亡率上升。
  • 治疗选择有限:随着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可用的治疗选择减少,使得控制常见感染变得困难,并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
  • 耐药感染的传播:耐药细菌可以在社区和医疗机构内传播,导致难以控制的疫情,并需要更复杂、更昂贵的干预措施。

耐药细菌示例(例如,MRSA、MDR-TB)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MRSA 对甲氧西林和其他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是医院和社区环境中一种难以对付的病原体。它会导致严重的皮肤感染、肺炎和血液感染。
  • 多重耐药肺结核 (MDR-TB):MDR-TB 对至少异烟肼和利福平这两种最有效的肺结核药物耐药。治疗 MDR-TB 需要更长、更昂贵、效果较差且副作用更多的方案。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 (CRE):CRE 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碳青霉烯类通常被视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CRE 感染的治疗选择有限,死亡率很高。

3. 副作用和过敏反应

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方面虽然有效,但也可能引起各种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包括:

  • 胃肠道问题:许多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林霉素,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这些症状是由于肠道菌群正常化失调和胃肠道受到刺激所致。
  • 酵母菌感染:抗生素会破坏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导致念珠菌等真菌过度生长,引起鹅口疮或阴道酵母菌感染。
  • 光敏性:一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会增加对阳光的敏感性,导致晒伤的风险更高。
  • 过敏性休克: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可能发生的一种严重、快速发作的过敏反应。症状包括呼吸困难、面部和喉咙肿胀、心率加快以及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就医并用肾上腺素治疗。
  • 斯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 (SJS):磺胺类和青霉素类等抗生素可能发生的罕见但严重的反应。SJS 会导致严重的皮肤起泡和脱皮,影响黏膜,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
  • 药物性肝损伤 (DILI):某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异烟肼,可能导致肝损伤,从轻度酶升高到严重肝炎和肝衰竭。

4. 对微生物组的影响

抗生素会破坏人体内正常的微生物平衡,尤其是在肠道中:

  • 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会杀死肠道中有益的细菌,导致一种称为菌群失调的失衡。这种失调可能导致消化问题、营养吸收减少以及对胃肠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 机会性感染:有益细菌的流失可能为艰难梭菌等机会性病原体创造繁殖环境。艰难梭菌感染可引起严重腹泻、结肠炎,并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5. 长期健康后果(例如,肠道健康、免疫系统)

抗生素引起的微生物组失调的长期后果可能很严重:

  • 慢性健康状况:菌群失调与炎症性肠病 (IBD)、肠易激综合征 (IBS) 以及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 免疫系统失调:肠道微生物组在免疫系统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组的失调会损害免疫反应,增加感染、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 心理健康影响:新兴研究表明肠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联系,称为肠-脑轴。菌群失调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认知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

6. 过度使用和滥用

医疗保健提供者过度处方抗生素是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不必要的处方:抗生素经常被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或流感,而它们对这些感染无效。这种滥用会加剧耐药性的发展。
  • 患者需求和满意度:患者通常期望针对小病获得抗生素,一些医疗保健提供者为了满足患者需求而开具抗生素,即使它们在医学上并非必需。
  • 缺乏快速诊断:在许多情况下,缺乏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工具导致了抗生素的经验性使用,增加了不当使用的风险。

自我用药和无需处方即可获得抗生素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

  • 剂量和疗程不足:自我用药通常涉及错误的剂量和不完整的抗生素疗程,这会促进耐药细菌的存活和增殖。
  • 获得抗生素:在一些地区,抗生素可以在柜台上购买,无需处方,这导致了普遍的滥用,并加剧了全球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

7. 对环境的影响

抗生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供水系统,包括制药生产、农业径流和不当处置:

  • 制药废物:制药厂的废水可能含有高水平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能进入河流和湖泊,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 农业径流:在畜牧业中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动物粪便中残留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能渗入土壤和水体,污染饮用水供应。
  • 不当处置:未经妥善处置的未使用或过期抗生素可能会进入环境,导致水源污染。

8. 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中存在抗生素会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 野生动物中的抗生素耐药性:环境中的抗生素暴露可能在野生动物种群中选择耐药细菌,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耐药基因转移给人类病原体。
  • 生态失衡:抗生素会破坏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这种破坏会影响营养循环、植物生长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
  •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体中的抗生素会影响水生生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可能导致毒性并改变生殖和发育过程。

结论

抗生素由亚历山大·弗莱明在 20 世纪初通过发现青霉素而发明,它通过有效治疗细菌感染、降低死亡率以及实现更安全的手术和医疗程序而彻底改变了医学。它们通过多种机制起作用,例如抑制细胞壁合成和蛋白质产生。然而,它们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了显著的缺点,包括抗生素耐药性、副作用以及微生物组的破坏。这对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影响,限制了治疗选择并增加了发病率。此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也凸显了谨慎使用抗生素和持续研究替代疗法的必要性。


下一个主题动物园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