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与吸附的区别

30 Aug 2024 | 3 分钟阅读

吸收

吸收是一种物理或化学现象,在这种现象中,一种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固体或液体)的本体。被吸收的物质称为吸收质,吸收的物质称为吸收剂。例如,当我们用纸巾清理溅出的水时,纸巾会吸收水,在这种情况下,纸是吸收剂,水是吸收质。

吸收可以是化学过程,也可以是物理过程

化学吸收:在这种吸收类型中,吸收质和吸收剂在吸收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当氢硫化物从沼气流中去除并转化为固体硫时;使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作为吸收剂来溶解酸性气体。

物理吸收:这是一个非反应过程,发生在物质的两个相之间,例如,液体吸收气体,或固体吸收液体。例如,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用于储存水的陶罐会吸收部分水。这个过程取决于气体和液体相以及溶解度、压力和温度等物理性质。

吸附

物质的分子附着在液体或固体表面上的现象称为吸附。附着在表面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其上附着该物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发生过程的表面称为界面。

“吸附”一词由Heinrich Kayser于1881年创造。吸附的反向过程,即吸附的物质从吸附剂表面移除,称为解吸。一些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活性炭、硅胶、树脂等。

吸附可分为两种类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Physisorption):在这种吸附类型中,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存在弱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Chemisorption):在这种吸附类型中,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形成化学键(主要是共价键)。

吸附的用途

  • 活性炭通过吸附去除水中的杂质。
  • 硅胶和氧化铝凝胶通过吸附去除房间内的湿气。
  • 硅胶通过吸附湿气来保护电子产品和衣物免受湿气侵害。
  • 不粘涂层通过吸附应用于表面。
  • 沸石用作吸附剂,以去除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和重整气中的一氧化碳。

基于以上信息,吸收与吸附之间的一些关键区别如下:

吸收吸附
一种物质扩散到另一种物质(液体或固体)中。气体或液体颗粒结合到固体或液体表面。
这是一个本体现象,发生在整个吸收剂中。这是一个表面现象。
吸收质均匀分布在固体或液体的整个本体中。吸附质保留在表面,不进入固体或液体的本体或内部。
它以均匀的速度发生。它稳步增加。
吸收质在整个吸收剂中的浓度相同。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的浓度高于其他部分。
不受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
这是一个吸热过程。这是一个放热过程。
吸收比吸附慢。平衡需要较长时间。这是一个快速过程,平衡很快达到。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