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经与奥义书的区别

2024年9月15日 | 阅读 8 分钟

印度教基于一套古老的圣书,称为吠陀和奥义书。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文献,包含大量关于科学、哲学、仪式等各种主题的信息。 吠陀和奥义书分别写于公元前 700-400 年和公元前 1200-400 年。

吠陀讨论仪式、传统和习俗。然而,奥义书与不同层面的精神启蒙有关。 奥义书为印度教奠定了概念基础,而吠陀则是吠陀宗教的基石。四大吠陀各有其 Samhitas、Aranyakas、Brahmanas 和 Upanishads。

Difference Between Vedas And Upanishads

吠陀是使用吠陀梵语写成的丰富多彩的印度-雅利安宗教文献。 相反,被称为奥义书的晚期吠陀梵语文学传播着主要基于哲学的宗教概念和教义

什么是吠陀?

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印度教经文称为吠陀。梵语中意为“知识”的词是“Veda”一词的来源。 吠陀包含关于存在起源以及人们如何应对它的重要信息。

吠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之一。由于它们包含关于神圣本质的圣文,因此有时也被称为经文。 它与其他宗教的经文不同,它不关注特定时期特定人物的思想。它一直存在,后来才被智者发现。

Difference Between Vedas And Upanishads

世世代代,老师们口头将吠陀传授给他们的学生。为了确保它们能够被传承而不出错,孩子们必须记住单词并正确发音。现在吠陀可以以书面形式获得,因为人类后来开始书写记录。

吠陀的种类

正如下面列出的,在古代印度历史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吠陀

1. 梨俱吠陀

  • 已知最古老的吠陀文本
  • 它是原始的吠陀形式。梨俱吠陀由称为“Rik”的诗歌组成,构成了整个文本。
  • 这些是一些特征。
  • 文本中有层次。
  • Samhita、Brahmanas、Aranyakas 和 Upanishads 构成了吠陀。
  • 构成梨俱吠陀的十本书被称为 Mandalas。
  • 梨俱吠陀中有 1,028 首赞美诗(suttas)。
  • 梨俱吠陀讲述了苏利耶、阿格尼、瓦尤和鲁德拉等许多神灵的故事。
Difference Between Vedas And Upanishads

2. 娑摩吠陀(指歌唱)

  • 仪式中的公式和圣歌可以在 Yajurveda 中找到。
  • 大多数诗句来自梨俱吠陀。
  • 第二部吠陀是 Yajurveda。
  • 它是一本宗教书籍。
  • Yajurveda 有两种:Krishna 和 Shukla。
  • Yajurveda 的最早版本包含超过 1875 节经文。大多数经文是从梨俱吠陀中摘录的。
  • Yajurveda 最晚期的有 Isha、Upnishads Brihadayaranayaka、Taittriya、Katha、Shvetashatara 和 Maitri。

3. 娑摩吠陀(祈祷之书)

  • Sama Veda 是文字、圣歌和礼仪音乐的集合。
  • 第三部吠陀是 Samveda。Sama Veda 的词数是 1549。
  • 两个部分称为 gana 和 arcika。
  • Chandogya 和 Kena Upanishads 是两个特定的 Upanishad 文本。
  • 印度古典音乐和舞蹈的基础是这部吠陀。
  • Sama Veda 有三个版本:Kauthuma、Ranayaniya 和 Jaimaniya。
  • 这部吠陀充满了优美的圣歌和赞美诗。
Difference Between Vedas And Upanishads

4. 阿闼婆吠陀(魔法和咒语之书)

  • Atharvaveda 侧重于疾病的治疗。
  • 为了治疗各种人类疾病,祭司或医生会诵读经文中的圣歌。
  • 融合印度哲学和阿育吠陀医学的方法。
  • Atharvaveda 有二十本书。它有超过 6,000 节经文和 730 首赞美诗。
  • 它引用了往世书和其他早期的古代书籍。
  • 这部吠陀主要讨论练习瑜伽和呼吸方法的益处。
Difference Between Vedas And Upanishads

什么是奥义书?

印度教的奥义书是智力、宗教文学。 “Upanishads”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坐近”,暗示学生应该全神贯注于老师。 精神启蒙是奥义书的主要焦点。

奥义书通过对仪式观察和个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研究,传授了关于超越灵魂的终极、上帝(Brahman)和 Atman 的基本思想, 目标是与 Brahman 合一。

Difference Between Vedas And Upanishads

奥义书的种类

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 108 部奥义书。 奥义书创作于公元前 700 年至 400 年的古典梵语。这些构成了古吠陀的组成部分。“Upanishad”一词的意思是“坐近”。 它强调学生坐在上师旁边,在上师传达重要指示时认真聆听的重要性。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声称,薄伽梵歌是对奥义书的评论,奥义书被视为印度的《圣经》。 业力(karma)的概念是薄伽梵歌的主要贡献。下面列出了主要的奥义书,并解释了它们的主题和重要性。

1. 广林奥义书

包含在 Yajur Veda 中的最早的奥义书之一是 Brihadaranyaka Upanishad。 这部奥义书探讨了我们生活中的形而上学思想。著名的“Aham Brahmasmi”声明出自这部奥义书。

Brihadaranyaka Upanishad 探讨了现实的本质。它侧重于研究自我和终极现实。

2. 唱诵奥义书

Sama Veda 包含了 Chandogya Upanishad。它解释了教育的价值以及冥想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类灵魂与宇宙灵魂的结合是 Chandogya Upanishad 的中心主题,它还探讨了各种冥想方法。

3. 泰迪里耶奥义书

Taittiriya Upanishad 是 Yajur Veda 的一部分。 哲学讨论是这部奥义书的另一个著名方面。它特别谈论了现实是由什么构成的,并强调了知识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部奥义书探讨了 Brahman 的概念,并强调了追求美德、自控和知识的必要性。

Difference Between Vedas And Upanishads

4. 艾特雷亚奥义书

Rig Veda 包含 Aitareya Upanishad, 它讨论了宇宙和个体的本质。教导我们生活的艺术。

Aitareya Upanishad 探讨了自我的本质和宇宙的创造。它还解释了个人与宇宙现实之间的关系。

5. 乔湿多奇奥义书

Rig Veda 的一部分,侧重于我们社会的习俗和哲学辩论。它谈论祭祀和冥想。 它还讨论了信息对于实现精神意识的重要性。

6. Kena 奥义书

它包含在 Sama Veda 中。这部奥义书解释了 Brahman 的本质,并深入探讨了生命现实的概念。

这部奥义书探讨了终极现实超越人类理解的概念。深入了解他们的掌握和理解是有益的。

7. Katha 奥义书

Yajur Veda 包含了这部奥义书。 它包含了著名的 Yama 和 Nachiketa 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借助这本书深入探讨生与死的本质。

这部奥义书陈述了关于灵魂的本质和生命的短暂性。这本书有助于寻求精神知识的人。

Difference Between Vedas And Upanishads

8. Isha 奥义书

这部奥义书教导我们如何过一种物质和精神平衡的生活。

这部奥义书还探讨了万物皆有神圣之物这一观念。核心思想是认识到我们生活中超然行为的重要性。

吠陀与奥义书的相似之处

吠陀和奥义书是印度古老的文本,对印度教哲学和精神至关重要。尽管吠陀和奥义书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1. 印度教的经文: 在印度教中,吠陀和奥义书被尊为神圣的书籍。它们是吠陀传统的基石,也是许多哲学和精神教义的灵感来源。
  2. 口头传统: 吠陀和早期的奥义书强调口头传承神圣知识的传统,最初是从老师到弟子口头传授。
  3. 精神洞见: 吠陀和奥义书中揭示的哲学教义和深刻精神洞见值得注意。它们深入探讨了存在本质、Atman(个体灵魂)和 Brahman(终极现实)等思想。
  4. 哲学探索: 奥义书经常被称为 Vedanta,意为吠陀的“终结”或“尽头”。这表明从仪式程序转向对现实本质的更深入的哲学探索。
  5. 共同主题: 道德、宇宙学、冥想和神圣的本质是两者都涵盖的主题。它们都试图了解个体灵魂(Atman)与终极现实(Brahman)之间的关系。
  6. 与吠陀的联系: 奥义书被视为吠陀的一部分,尤其是被称为 Vedanta 或“吠陀尽头”的最后一部分。它们在吠陀奠定的基础上提供了对存在精神和哲学方面的更深刻见解。
  7. 印度教哲学: 吠陀和奥义书的权威地位塑造了该宗教不同思想流派的思想和实践。
  8. 教学技巧: 奥义书,就像吠陀的某些部分一样,经常采用师生对话作为传授精神真理的手段。

尽管有这些相似之处,但重要的是要注意,奥义书主要关注印度教的哲学和形而上学方面。相比之下,吠陀主要由赞美诗、仪式和圣歌组成。总而言之,它们为理解印度教哲学和精神的复杂性提供了全面的框架。

吠陀与奥义书的区别

参数吠陀奥义书
含义吠陀在梵语中的意思是“知识”。奥义书讲述了坐在老师脚边。
创作时期吠陀写于公元前 1200 年至 400 年。奥义书创作于公元前 700 年至 400 年。
本质概念侧重于仪式和哲学实践。奥义书讨论了个人在宇宙中的作用以及哲学问题。
一般描述吠陀在形式上并不完全相同。吠陀的最后一部分包含一个称为奥义书的子部分。
关注吠陀涵盖的主要主题包括仪式、传统和习俗。奥义书主要关注精神启蒙。
主要关注点吠陀谈论仪式、习俗和用法。在奥义书中,精神启蒙是主要目标。
类型吠陀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娑摩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四种不同的类别。十四部最著名的奥义书是:Katha、Kena、Isa、Mundaka、Prasna、Taittiriya、Chhandogya、Brihadaranyaka、Mandukya、Aitareya、Kaushitaki、Svetasvatara 和 Maitrayani。
目的吠陀的目的是记录各种习俗、仪式、祭祀行为、典礼和哲学概念的细节。它被用作外部活动的教学工具和来源。奥义书写有各种男性和女性表达的哲学观点,主要强调精神启蒙,并否认个人与其肉体的认同。

结论

印度教基于吠陀和奥义书等古老经文,它们为哲学、科学和仪式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吠陀是吠陀梵语写成的赞美诗、仪式和典礼的集合,创作于公元前 1200 年至 400 年。奥义书写于公元前 700 年至 400 年的古典梵语,是探索哲学概念的晚期吠陀手稿。

Difference Between Vedas And Upanishads

奥义书深入探讨了宗教的智力和精神层面,而吠陀则强调其实践方面。 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焦点、性质、构成和目的。吠陀是吠陀宗教的基石,而奥义书为印度教奠定了哲学基础。

尽管存在差异,但两者在口头传承、共同思想以及印度教哲学中的权威意义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 四部吠陀(娑摩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和梨俱吠陀)中的每一部都有独特的品质,并且每一部吠陀都与大量的奥义书相关联。结合起来,它们为印度教哲学和精神提供了全面的介绍。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