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意图与共同目的的区别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8 分钟

普通意图

当两人或两人以上决定共同策划实施一项计划时,就称之为普通意图。虽然从策划到执行可能只有很短甚至突发的时间,但这种约定必须在实际犯罪发生之前发生。

根据《印度刑法典》(IPC) 第 34 条,普通意图会产生共同刑事责任。在犯罪发生的情况下,所有共犯都承担同等责任。从法律上讲,这意味着所有相关方都要对整个刑事行为负责,就好像他们是单独实施的。

本质上,第 34 条除了实施犯罪的个人之外,还让其他人承担刑事责任。

《印度刑法典》的这一条款旨在扩大有共同犯罪意图的各方在某些情况下的责任范围。但重要的是要记住,第 34 条还要求每名被告亲自到犯罪现场。

Difference Between Common Intention and Common Object

普通意图的优点

在刑事司法系统中,普通意图的概念在促进公平、问责制和高效程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其主要优点摘要:

  • 逃脱的可能性较低: 普通意图确保了参与犯罪的每个人都要为其行为负责。这通过强调团体参与的潜在后果来震慑未来的犯罪活动。
  • 公平性: 普通意图确保所有相关方承担同等的法律后果,无论其参与程度如何。它通过确保惩罚与犯罪的严重性相称来维护公正的理念。
  • 清晰度: 在确定团体环境下的刑事责任时,普通意图可以提供明确的指导方针。这消除了任何疑虑,并使起诉过程更加顺畅。
  • 效率: 普通意图通过追究所有相关方的责任来加快法律程序。这减少了确定个人罪责所需的时间以及上诉的可能性。
  • 遏制犯罪: 被起诉的潜在犯罪者会因其共同意图而感到恐惧。由于可能产生的后果,存在一种威慑作用,使社会更加安全。
  • 受害者获得慰藉: 当所有相关方都对其行为负责时,受害者及其家人会感到慰藉。这给人一种伸张正义的感觉。
  • 伸张正义: 相互意图确保了没有任何犯罪者能够逃脱惩罚。这维护了正义的基本理念,确保了协助非法活动的人将承担适当的法律后果。

普通意图的缺点

  • 不公正和不公平的可能性: 由于普通意图的法律原则,人们可能会为他们没有直接实施或不完全了解的行为而受到刑事指控。这引发了对司法系统固有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的质疑。
  • 应用困难: 由于普通意图概念的复杂性,被告及其律师可能会遇到应用上的困难。理解和实施这一原则的复杂性可能会阻碍充分辩护。
  • 证据问题: 有时可能缺乏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存在普通意图。这可能导致人们可能犯下罪行却被判无罪,从而使他们免于实际责任。
  • 过度应用和责任限制: 当普通意图被过度应用时,人们可能要为他们没有犯下或不完全了解的罪行负责。 这一概念也有可能减轻那些在犯罪中责任更重的人的后果,从而洗清他们的名声或减轻其罪行的严重性。
  • 控方的举证责任: 控方有责任证明存在普通意图,无论是否对其有利。满足这一责任可能很困难,特别是当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相关方存在共同犯罪意图时。

共同目标

在评估谁对非法集会负责时,"共同目标"的法律概念至关重要,因为有义务为在场的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机会。"目标"一词基本上是指将集会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非法的,并且是相互同意的。

根据《印度刑法典》第 141 条,由五人或五人以上组成的、有非法目的的集会被称为非法集会。无论成员之间是否有任何事先的理解或"头脑风暴",如果他们参与非法活动以实现其共同目标,根据这项法律,他们每个人都可能被同等追究责任。这一原则基于这样一个观念:每个成员通过参加集会,默示同意实现共同目标。

《印度刑法典》第 149 条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非法集会的每一名成员都可能对在追求共同目标过程中发生的任何罪行负责。然而,他们责任的程度取决于他们的意识。控方必须证明其他成员知道或有充分理由认为,追求共同目标很可能会导致所发生的特定罪行。

证明这种意识的证据可以从集会的实际构成、其成员携带的武器以及他们在事件发生前和事件期间的总体行为中找到。

如果能够证明其他参与者对可能发生的罪行完全不知情,那么他们对该罪行的责任将被消除。

换句话说,非法集会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同意并意识到共同目标。他们不仅要理解目标,还要同意朝着它努力。

Difference Between Common Intention and Common Object

共同目标的优点

  • 明确界定的犯罪: 共同目标犯罪的界限既清晰又明确。这种定义的清晰度有助于执法系统和执法部门更有效地识别和起诉这些类型的犯罪(如盗窃和入室盗窃)。
  • 不言自明: 共同目标犯罪的特点是易于识别的行为,如盗窃或破坏。这一特点使得受害者和证人能够轻松地识别和举报这些非法活动。
  • 威慑作用: 潜在的犯罪者因禁止共同目标犯罪的法律而受到震慑。对潜在后果的认识会阻止人们实施此类犯罪。
  • 增加正义: 通过使共同目标犯罪更加普遍(人人皆知)和将其定为犯罪,社区整体上变得更加安全。
  • 简化的起诉: 与其他犯罪相比,共同目标犯罪的起诉通常更容易证明。这是因为有大量可靠的证据直接将犯罪活动联系起来。
  • 对起诉的社会接受度: 大多数人都同意共同目标犯罪构成犯罪行为。社会对其的接受使得这些犯罪的起诉和惩罚更加容易。
  • 一致的法律框架: 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通常以相同的方式处理共同目标犯罪。由于其一致性,执法部门和法院更能有效地适用和执行这些法律。

共同目标的缺点

  • 犯罪法规的扩张: 犯罪法规的扩张可能导致过度定罪。这种情况发生在并非根本有害的行为被标记为犯罪时。犯罪法规的扩张可能导致司法系统不堪重负,处理琐碎的违规行为,从而占用处理更严重犯罪的资源。
  • 不可预见的后果: 使涉及共同物品的犯罪非法化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某些社区或人口群体可能不成比例地受到这些后果的影响。例如,禁止游荡的法律可能会不公平地针对无家可归者。
  • 过度强调惩罚: 将惩罚作为对共同目标犯罪的主要对策可能是有害的。这种策略未能解决此类犯罪活动的根本社会和经济原因。 康复和解决根本原因通常是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 应用不一致: 共同目标犯罪的法律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应用。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法律适用不公。在一种司法管辖区被视为轻微的犯罪,在另一种司法管辖区可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 狭窄的范围: 仅仅将共同目标犯罪定为非法,可能会分散人们对解决犯罪根本原因的注意力。犯罪活动经常受到贫困和不平等之类的社会经济问题的严重影响。为了长期减少犯罪,需要一种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的全面策略。
  • 不成比例的惩罚: 使共同目标犯罪非法化可能导致对相对轻微的违规行为的惩罚过重。例如,轻微盗窃或故意破坏可能导致与其罪行不成比例的严厉惩罚。
  • 社会污名: 因共同目标犯罪而被定罪的人可能会遭受社会污名。这种污名可能会阻碍他们的康复前景,使他们更难找到工作并重新融入社会。

差异表

普通意图共同目标
由于普通意图表明被指控犯罪的个人有共同的理解,因此需要事先的统一。共同目标是非法集会的所有参与者共有的目标。
犯罪发生前需要事先同意和共识。犯罪发生前不需要事先同意和共识。
它是导致犯罪行为的预谋计划。犯罪行为背后没有预先计划。
通常涉及两人以上。通常涉及五人以上。
在不确立具体犯罪的情况下,它概述了推定责任的基础。它确立了一个特定的实质性罪行。
所有参与犯罪的人都要承担同等责任。参与犯罪的所有人可能承担同等责任,也可能不承担。

基于不同视角的差异

Difference Between Common Intention and Common Object

准备和共识

  • 普通意图需要参与各方之间预先安排的计划和协议。在预期犯罪发生之前,所有相关方之间需要达成一致和理解。
  • 另一方面,共同目标不需要任何事先的安排或计划。当存在未经授权的集会时,共同目标可能会自行出现。

参与人数

  • 只有在涉及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情况下,才能援引普通意图。
  • 在共同目标的情况下,该法律原则只能在至少五人到场的情况下适用。

法律后果

  • 普通意图确立了一个在不确立新的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实施推定责任的框架。
  • 相反,共同目标会产生一个独立的实质性犯罪,并附有自己的一套制裁。

共同责任

  • 当证明存在共同意图时,所有被指控犯罪的人都要承担同等的后果。
  • 在共同目标案件中,每个被告的罪责程度可能因他们对犯罪的具体参与程度而异。

主要区别:计划与流动

虽然这两种概念(计划和流动)都有共同的意图或目标,但区别在于这种约定的时机。普通意图的根本是犯罪行为发生之前的预先存在的约定或理解。另一方面,共同目标可能在犯罪过程中自行出现。

  • 共同目标,形成各异: 这些理论承认犯罪者有共同的意图或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意图需要一个计划好的约定,而共同目标则允许这种共同目标在行为过程中出现。
  • 责任与参与: 确定犯罪者的罪责需要理解普通意图和共同目标。它有助于根据他们的准备和相互理解程度来确定每个人的参与程度。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