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与定量的区别2025年03月17日 | 阅读 9 分钟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旨在理解人们的社会现实,包括他们的观点、信念和动机,它收集和分析非数学(参与性)的资料。 ![]() 这种研究类型经常使用深入的访谈、焦点小组或视角来收集详细、丰富的信息。探索复杂的特征或了解人们对某个主题的经历和看法是定性研究的常见用途。对于希望理解人们如何看待自身经历或识别人们行为背后潜在动机的学者来说,它尤其有用。民族志、扎根理论、话语分析和解释性现象学分析是几种定性研究方法的例子。定性研究方法已被应用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政治理论、心理学、社会工作、民间故事、教育研究和软件研究。 探究方法在许多社会科学领域,如学习科学、发展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非量化资料作为经验数据的应用一直在增长。影响研究人员定性研究方法的哲学和心理学传统包括现象学、社会建构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实证主义。 哲学传统现象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研究构成一个人意识的要素以及所有其他类型的感官体验。扎根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定性研究方法考虑研究者的主观性和研究参与者如何影响研究产生的理论。定性研究中的符号互动主义方法研究个人和社会世界观的形成。传统的实证主义定性研究方法寻求对社会世界更客观的认识。信息社会学以及 Harold Garfinkel、Alfred Schutz、Peter L. Berger、Thomas Luckmann 等人的著作影响了主观研究者。 后来对定性探究的哲学承诺(Pernecky,2016)处理了诸如怀疑论、思想主义、乐观主义、解释学、实验主义和逻辑学等主题,并为定性界介绍了可在定性思想广泛哲学范围内的各种实用主义方法。Pernecky 处理了一些被忽视的定性研究领域,如形而上学,并涉足了新的领域(例如量子力学),以激发关于普遍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的定性问题的更现代的讨论。 数据来源定性研究者利用各种数据来源来全面理解所研究的主题。这些数据来源包括访谈记录、社会互动视频、笔记、口头报告以及书籍或艺术品等文物。案例研究方法体现了定性研究者对深度、背景和细节的偏好。定性研究也使用数据三角互证技术。自动民族志,也称为自我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技术,研究者从中借鉴个人经验来理解一个问题。 ![]() 对研究的经验发现进行仔细检查,形成扎根理论,这是一种归纳研究方法。检查意义模式是主题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话分析的主要用途是检查口头对话。传记研究旨在从传记故事和记录中重建生活史。被称为叙事探究的研究是人们用来解释其经历的叙事。 定性研究的特点定性研究因其几项重要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强调理解参与者的定性体验。这意味着研究者有兴趣探索参与者的信仰、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以及它们发生的背景。定性研究通常也是探索性的,它产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想法和见解。此外,定性研究通常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这意味着研究者在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中和环境中进行观察。 ![]() 与通常使用标准化工具和程序来收集数据的定量研究不同,定性研究允许更多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例如,根据环境和研究问题,定性研究者可以利用各种数据收集技术,包括观察、访谈和文档分析。 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的应用
定性研究的局限性定性研究并非没有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包括参与者反应性、定性研究者可能过度认同一位或多位研究参与者,“Glaser-Strauss 认为理论源于不受先前假设影响的数据”的困难、定性研究在检验因果关系方面存在不足,以及定性研究的培根主义性质。参与者反应性是指人们在知道自己被观察时常常表现不同。过度认同参与者是指一个善于思考的研究者在研究一个群体时,过度地将理想或某种其他特征归因于一位或多位参与者。与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和某些非实验性研究(例如,案例研究)相比,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它们更适合得出因果关系。 ![]() 根据定性研究领域的两位重要人物 Glaser 和 Strauss 的说法,如果研究者不受假设的影响,那么理论上有意义的类别和假设可能会从定性研究者收集的数据中“自然”出现。根据民族志学家 David Katz 的说法,“饥饿的动物将环境划分为可食和不可食的东西。”根据动物的需求,事物经常会发生变化。根据继续 Katz 论点的 Karl Popper 的说法,“事物只有与需求和兴趣联系起来才能被分类并变得相似或不同。这个规则既适用于科学家,也适用于动物。Popper 明确指出,观察总是带有偏见的,取决于先前的研究、研究者的目标和动机,因此不可能进行不受先入为主观念影响的研究。 定性研究的培根主义方面在于,定性研究者可能获得足够的数据来产生类别和假设。Glaser 和 Strauss 通过观察直到达到理论饱和并且不再需要进一步观察来理解被研究者的本质,从而确立了理论抽样的概念。根据 Bertrand Russell 的说法,从来没有任何一组数据能够像这样排列,从而使一个假设跃入脑海;相反,收集观察结果通常是以一个初步的假设为指导的。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的目的是对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进行量化。它基于一种逻辑方法,侧重于验证假设,并受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这种研究技术与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形式科学和社科科学相关,它通过一种客观观察现象的方法来检验和理解关系。这通过一系列测量技术和方法来实现,反映了其作为跨不同学术学科的研究程序得到了广泛应用。 ![]() 定量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和应用与现象相关的数学理论、模型和假设。通过测量建立经验观察与定量关系数学表示之间的联系,测量是定量研究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任何以定量方式呈现的数据,例如统计数据、百分比等。研究者利用统计数据来分析数据,期望研究结果能够得出可以应用于更广泛人群的客观结论。相比之下,定性研究则深入研究特定经历,旨在通过创造该参与者群体特有的主题来定义和分析意义,并利用文本、叙述或基于视觉的数据。 定量研究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经济学、人口统计学、社会学、市场营销、社区健康、健康与人类发展、性别研究和政治学,在人类学和历史学中的应用较少。数学科学(如物理学)中的研究也按其定义是“定量的”;但是,术语在此处的使用有所不同。在社会科学中,该术语与源于哲学实证主义和统计学历史的经验主义方法相关,与定性研究方法相对。 在定性研究中,任何更普遍的结论仅仅是假设,它仅提供有关所检查的特定样本的信息。定量研究可以确定这些假设中的哪一个为真。对这些出版物的全面审查显示,约有三分之二采用了定量技术。 统计学的使用统计学是在物理科学以外的定量研究中最常使用的数学领域。它在统计力学等各个领域也有应用。经济学、社会科学和生物学等许多领域广泛依赖统计方法。使用统计方法的初始定量研究阶段是基于假设或理论的数据收集。通常,会收集大量数据样本,需要在分析之前进行验证、确认和记录。通常,为此目的会使用 SPSS 和 R 等软件工具。通过改变被认为会影响相关现象的某些因素,同时改变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的其他因素来研究因果关系。例如,在健康领域,研究人员可能会量化并关注饮食摄入量与可量化的生理影响(如体重减轻)之间的关系,同时控制诸如运动等其他关键因素。基于定量的评估调查通常在媒体中使用,并报告诸如某个职位受访者的比例等统计数据。在评估调查中,受访者会回答许多结构化问题,然后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分类。在环境科学中,研究人员组织和分析诸如温度或二氧化碳空气浓度等测量数据。 ![]() 研究经验联系和关联通常涉及使用一般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或因子分析。尽管有些人,如 Clive Granger,认为一系列相关性可能暗示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但相关性并不总是意味着因果关系是定量研究的一个核心原则。这条规则源于这样的观念,即具有一定程度协方差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一个错误的关系。使用统计方法可以研究连续和分类数据集之间的关联。 与定性方法的关系在大多数物理和自然科学中,定量或定性策略是无争议的,并且在适用时使用每一种。在社会科学中,尤其是在社会学、社会人文科学和心理学中,使用一种或另一种技术可能涉及辩论甚至意识形态,每个学科内的特定思想倾向于一种技术并对另一种技术表示蔑视。然而,社会学中的主流倾向是结合这两种方法来使用不同的方法。定性策略可能用于理解定量技术产生的结论的意义。利用定量策略并为定性概念提供准确和可检验的表达是可能的。这种定量和定性数据收集的结合通常被称为混合方法研究。 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关键区别![]()
下一主题区别 |
我们请求您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