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区别

2025年5月14日 | 阅读3分钟

阳离子和阴离子是两种类型的离子,当原子或分子分别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形成。换句话说,当原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它会变成带电粒子,称为离子。让我们通过理解原子来清晰地了解离子的形成。

一切都由物质组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所以宇宙中的一切都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包含在原子的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质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它们带正电荷,电子是带负电的粒子,它们带负电荷。中子是中性的,它们不带任何电荷。

原子具有相等数量的质子和电子。因此,当一个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它比质子拥有更多的电子,所以它带负电荷,称为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同样,当一个原子失去电子时,它比电子拥有更多的质子,这使其净正电荷,称为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让我们看看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区别!

阳离子

它是一种带正电的离子。当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形成。当原子失去电子时,质子的数量大于电子的数量,这使其净正电荷。阳离子的大小比其母原子小,因为电子数量的减少会减弱电子的排斥力,而质子吸引电子到原子核的能力会增加,从而减小了阳离子的半径。

阳离子的正电荷用正号(+)表示。例如,Na+表示该阳离子比质子少一个电子;同样,带+3电荷的阳离子比总质子数少三个电子。

在电解过程中,阳离子向阴极(负电极)移动,它们通常由金属原子形成,以获取惰性气体构型,例如,从氢原子形成氢离子:H ? e- → H+

阴离子

它是一种带负电的离子。当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形成。原子具有相等数量的质子和电子,因此当它获得电子时,电子的数量超过质子的数量,这使其净负电荷。阴离子的大小比其母原子大,因为随着电子数量的增加,电子-电子排斥力增加,并将电子推得更远,从而增加了阴离子的半径。

阴离子的负电荷用负号(-)表示。例如,Cl-表示其电子数量比总质子数多一个;同样,阴离子S2-比总质子数多两个电子。

在电解过程中,阴离子向阳极(正电极)移动,它们通常由非金属原子形成,以获取惰性气体构型,例如,从碘原子形成碘离子:I + e- → I-

基于以上信息,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一些关键区别如下:

阳离子阴离子
它是一种带正电的离子,例如 Na+、Fe2+、Pb2+ 等。它是一种带负电的离子,例如 Cl-、F-、OH- 等。
它的质子数多于电子数。它的电子数多于质子数。
在电解过程中,它向阳极迁移。在电解过程中,它向阴极迁移。
它从阴极获得电子并变成中性原子。它向阳极失去电子并变成中性原子。
它由金属原子形成,尺寸比其母原子小。它由非金属原子形成,尺寸比其母原子大。
阳离子与阴离子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阴离子与阳离子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化合物。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