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区别

2024年9月14日 | 阅读 5 分钟

为了保护国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印度设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和生物圈保护区。尽管两者都旨在保护环境,但这些指定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理解这些区别对于认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内在价值至关重要。保护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是这些保护区背后的主要理念。在它们划定的区域内,它们为多种多样的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避难所。

Difference between Wildlife Sanctuary and Biosphere Reserves

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主要目标是在其划定界限内保护野生动物。另一方面,生物圈保护区的目标更为宏大。它旨在保护该地区整体的动植物多样性。由于存在显著的差异,让我们现在就来探讨它们。

野生动物保护区

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专门划定用于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避难所的地方。这些保护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各种动物,如昆虫、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可以在此茁壮成长。

保护受威胁或濒危物种是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关键作用。这些避难所为这些脆弱的动物提供了一个家园,使它们的种群能够保持健康。

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动物自身的整个自然栖息地。这包括生活在该指定区域的野生动植物。

这些保护区对于保护稀有和受威胁的物种至关重要。通过提供一个受保护的环境,它们使这些种群能够恢复并为后代可持续生存。

野生动物保护区为森林砍伐和城市扩张造成的持续威胁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它们通过充当永久避难所,保证各种生物能在安全适宜的栖息地中持续生存。

仅印度就有超过 553 个野生动物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这些保护区对于防止这些受威胁物种的灭绝至关重要。野生动物保护区是由州政府或私人组织设立的,其明确目的是为了野生动物的利益保护和保存一个自然区域。

根据 1972 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区在印度宪法下被合法认定为保护区。

保护区所在地区的当地政府有一个专门的团队严格监督这些保护区。这确保了保护区内的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保存。

生物圈保护区

生物圈保护区是大型、官方认可的区域,其中包括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通过创造高密度的自然栖息地,这些保护区有助于实施特定的保护政策和管理框架,从而为它们提供法律保护。

印度约有十八个生物圈保护区,所有这些保护区都经过精心维护,以在人类活动与自然世界的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生物圈保护区是一个受到法律保护的区域,包含陆地和水生环境。这些区域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并确保有限的人类活动能够与环境长期持续。

这些区域面积广大,包含许多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它们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许多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为了确保这些脆弱物种的全面保护,禁止外部方在这些指定区域内进行研究或旅游。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保护区被分为三个类别——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每个类别在界定指定区域和提供的保护程度上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野生动物保护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区别

创建

  • 创建野生动物保护区不需要特定的法律,而是由州政府通过向公众发布通知来创建。但是,改变它们的边界需要获得国家野生动物委员会 (NBWL) 的批准。
  • 相比之下,生物圈保护区是由州或联邦政府通过提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1 年推出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来指定的,该计划旨在促进当地社区参与、可持续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特点

  • 政府设立和管理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主要目标是在指定区域内保护野生动物。根据 1972 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它们被归类为宪法下的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主要居民是昆虫、鸟类和爬行动物。
  • 生物圈保护区覆盖大面积区域,可能包含多个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尼尔吉里塔尔(Nilgiri tahr)、孟加拉虎、儒艮以及各种植物,如蓝色的尼尔吉里(Neelakurinji)、珊瑚礁和红树林,是一些例子。

保护类别

  • 野生动物保护区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归类为第四类保护区。
  • 生物圈保护区则采用不同的分类,它们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批准的保护区,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

尽管保护程度有所不同,野生动物保护区高度重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生物圈保护区在强调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同时,优先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主要目标

  • 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 印度的生物圈保护区致力于实现一个更广泛的目标:维护典型生态系统内的遗传多样性。这包括保存驯化的动植物遗传资源以及野生动物和传统的印度生活方式。生物圈保护区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当地社区、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类活动

  • 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允许进行某些传统活动,如放牧和森林利用,并允许有限的旅游。
  • 生物圈保护区通过对过渡区的商业活动实施更严格的规定来鼓励可持续发展。居住在这些保护区内的人们在农业、林业和放牧方面的权利受到限制。

法律地位/监管机构

  • 1972 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管辖野生动物保护区。
  • 1972 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主要保护和规范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内的核心区域。

许可要求

  • 进入野生动物保护区无需许可。
  • 进入生物圈保护区的某些区域,特别是核心区域,可能需要许可。

差异表

野生动物保护区生物圈
野生动物保护区只保护野生动物。生物圈保护当地所有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动植物。它赋予特定区域的部落栖息地更大的权威。
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边界是任意的。边界有助于界定生物圈。
这些可以由私人公司或政府拥有。生物圈归政府所有。
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面积通常较小。生物圈的面积比野生动物保护区大得多。
与生物圈相比,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不多。在生物圈内,禁止进行涉及人类的活动。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