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订货点与再订货量的区别

2024年9月14日 | 阅读8分钟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防止缺货,企业必须保持最佳的库存水平。 再订购点和再订购量是有效库存控制的基本概念。尽管它们有关联,但它们揭示了库存管理的许多方面。

Difference Between Reorder Level And Reorder Quantity

再订购点(ROL)的定义

本质上,在供应商订购的物料交付并存入仓库之前,手中应有足够的物料来应对正常和异常的消耗情况。这就是再订购点,它是介于最低和最高库存水平之间的物料水平。 如果公司了解交货时间、经济订购量和消耗模式,就可以确定再订购点。

选择再订购点是为了在正常情况下,当物料库存达到此点并进行再订购时,新供应将在库存降至最低水平之前不久到达仓库。

因此,在确定此水平时会考虑以下变量:

  • 消耗率
  • 最低水平
  • 交付时间和交付时间变异

通过这样做,可以保证免受异常使用和计划外物料供应延迟的影响。 此外,它还避免了因需求变化而导致的供应中断或消费增加的可能性。

Difference Between Reorder Level And Reorder Quantity

再订购量(ROQ)定义

公司的仓库部门根据再订购量(ROQ)准备物料批次的采购申请,ROQ 指示批次的规模。 在确定需要再订购的数量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 维持最低库存水平
  • 再订购水平
  • 最低交货时间和总费用

确定此数量后,物料采购员不必每次都重新计算要订购多少物料。

设想一种情况,即批量小且间隔不规律的采购;这将导致采购经济和贸易折扣的损失,而批量采购会导致库存过剩,从而导致过多的资金滞留在库存中并产生高昂的存储成本。 因此,订购量必须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并且既可接受又经济。这就是经济订购量(EOQ)概念的由来。

因此,再订购量应设定为使总持有成本和订购成本最低。为此,计算经济订购量(EOQ)。

Difference Between Reorder Level And Reorder Quantity

优点和缺点

  • 当库存水平超过某个阈值时,再订购点启动补货过程。它作为企业开始采购周期的信号,使它们能够拥有充足的库存水平并防止缺货。再订购点有助于实现商品的连续流动和运营。
  • 另一方面,再订购量确定了要订购的最佳库存量,以平衡持有成本(如处理和存储)和订购成本(如设置和交付)。通过计算再订购量,企业可以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总体库存持有成本。

计算与确定

通常,再订购点是根据诸如交货时间内的平均需求、安全库存的需要以及目标服务水平等变量来确定的。 它包括计算接收新订单所需的时间,并考虑可能的延误或需求波动。再订购点通常被指定为确保在库存降至临界水平以下之前进行补货。

计算经济订购量(EOQ)是计算再订购数量的一种流行方法,它是使用各种库存管理模型确定的。 EOQ 公式考虑了需求率、设置成本、持有成本和订购成本,以计算理想数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总体库存成本。目标是在避免与过剩库存相关的持有成本与为节省订购成本而下大订单之间取得平衡。

Difference Between Reorder Level And Reorder Quantity

考虑因素

  • 在计算再订购点时,会考虑交货时间、平均需求、目标服务水平和安全库存需求。交货时间,即下订单和接收订单之间的时间间隔,会影响再订购的数量,以确保及时更换。平均需求估计了交货时间内的预期消耗率。 目标服务水平反映了公司对客户满意度和产品可用性的目标。安全库存需要考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需求波动。
  • 确定再订购量时,会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需求率、设置成本、持有成本和订购费用。需求率表示特定时期的平均消耗率。设置成本包括下订单时产生的所有成本,例如运输和行政费用。 与持有和存储库存相关的成本,如保险、仓储和过时,都包含在持有成本中。下订单的成本包括与文书工作、通信和处理费用相关的成本。

库存管理

有效的库存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再订购的数量和次数。通过确保及时补货并防止缺货,再订购点有助于企业进行主动的库存管理。 它帮助企业满足客户需求,遵守生产计划,并减少供应链中断。

再订购量使组织能够通过确定最经济的订购数量来最大化其库存水平。 通过降低持有成本和订购成本,企业可以在维持足够的库存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消除需要资本且导致额外费用的过剩库存之间取得平衡。

再订货点与再订货量的区别

再订购点再订购量
“再订购点”是指应下新订单以在库存耗尽前补充库存的库存水平。“再订购量”是指为补充库存而需要订购的产品数量,一旦达到再订购点。
再订购点通常基于诸如交货时间、需求不可预测性和所需服务水平等因素来设定,以确保在需要时有库存。再订购数量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需求预测、存储容量、供应商限制和经济订购量(EOQ)。
“再订购点”一词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数量或单位,表明何时需要补充订单。再订购数量以单位、箱、托盘或与特定库存项相关的任何其他度量单位来描述。
考虑到获取订购商品所需的交货时间,设定了再订购点,以确保库存得到及时补充。再订购数量的计算考虑了成本、存储容量和需求模式,以确保订购的库存量正确。
为了防止缺货和供应链中断,再订购点考虑了安全库存、缓冲库存和交货期间的预期需求等因素。确定再订购数量时,会考虑订单成本、持有成本以及下大订单以利用规模经济与下小订单以减少持有成本之间的权衡。
再订购点通过防止缺货并保持稳定的商品流动,确保始终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客户需求。再订购量通过帮助确定正确的订购量来平衡订购和持有库存的成本,有助于优化库存管理。
通常,再订购点设定为低于最高库存水平或应保持的水平。交货时间的变化、预期的服务水平和需求趋势都影响再订购点。
再订购点是库存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再订购点(ROP)模型,它启动补货过程。在确定每次达到再订购点时要订购多少产品时,再订购数量参数在库存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
交货时间的变异性、预期的服务水平和需求趋势都会影响再订购点。订购成本、持有成本、供应商限制和生产能力等因素会影响再订购的数量。
库存管理系统通常用于监控再订购点。这些系统跟踪库存水平,并在水平低于预定阈值时发出再订购警报。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确定再订购数量,例如需求驱动的补货技术、经济订购量(EOQ)和固定订购量模型。
再订购点是决定何时下订单并启动补货过程的关键因素。再订购数量在确定订购多少产品以及确保手头有正确数量的库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确保产品可用性,再订购点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缺货,降低错过销售的机会,并维持客户满意度。再订购量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持有成本,减少过剩库存,并优化库存费用以改善现金流。
再订购点可以根据交货时间、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和季节性需求模式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根据生产能力的变动、供应商条款的变动或需求预测的变动,可能需要调整再订购数量。
随着交货时间、市场趋势或公司需求的改变,再订购点是一个动态指标,可能会随之变化。再订购数量是另一个动态参数,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成本的变化或所需服务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
再订购点侧重于何时重新订购库存的时间,确保在库存耗尽之前下订单。再订购量侧重于重新订购的库存数量,并考虑成本、存储空间和订购频率等因素。
交货时间的差异、缺货成本、需求不可预测性和所需的服务标准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再订购点。生产限制、供应商限制、订单成本和持有费用是影响再订购数量的因素。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缺货并确保在需要时有库存,再订购点是重要的库存控制参数。为了最大化订购效率并降低与库存相关的成本,再订购数量是重要的库存控制要素。
当库存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再订购点就充当库存补货的触发点。再订购数量决定了每次库存达到再订购点时要订购的产品数量。
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来确定再订购点,包括统计预测方法、数学模型和历史需求分析。可以通过需求驱动的补货策略、订单周期方法和经济订购量(EOQ)来确定再订购数量。
再订购点考虑了持有额外库存的成本与缺货或销售损失的成本。再订购数量考虑了下大订单以利用规模经济与下小订单以减少持有费用的权衡。
对于库存计划以及根据预期需求和交货时间维护理想的库存水平,再订购点至关重要。再订购数量在确定订购量时至关重要,并权衡库存管理的优缺点。

结论

再订购量和再订购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表明企业何时应为原材料下新订单,后者则表明相关订单的规模。 大规模制造商使用多种组件生产各种产品,因此,有必要为每种原材料确定再订购量和再订购点,并及时向供应商下订单。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