अनुसूचित部落与贱民种姓的区别

2024年10月3日 | 阅读5分钟

引言

贱民种姓与贱民部落的主要区别在于,贱民种姓曾是一个被视为不可接触的社会群体。 相比之下,贱民部落是指居住在指定部落地区的社群。

Difference Between Scheduled Tribes and Schedule Castes

印度宪法在条款中提到了贱民部落和贱民种姓,表明了对其的正式承认。

贱民种姓和贱民部落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在英国统治时期,贱民种姓也被称为“被压迫阶级”,并遭受持续的虐待。他们被限制在许多地方,并被剥夺了许多生活必需品。相比之下,贱民部落历史上因种族、宗教和出生地而遭受歧视。他们主要居住在内陆森林地区。

贱民种姓

Difference Between Scheduled Tribes and Schedule Castes

在印度,被称为贱民种姓(或称为达利特)的群体,传统上遭受社会和经济上的不公待遇。他们的种姓由出生决定,使他们遭受偏见和歧视。

在官方文件中,“贱民种姓”是指印度最低等、被视为不可接触的种姓。如果这些人不符合社会对“合适”的期望,他们可能会被认为处于不利地位。印度宪法第341条第1款定义了贱民种姓制度。

最初被视为不可接触的人现在被认为是贱民种姓的成员,根据印度教神话,这是婆罗门体系中的第五个群体。他们被视为不可接触的(Ati Shudras),并被认为要承担所有肮脏和污染的工作。他们自称为哈里詹(Harijans,意为“神之子”)或达利特(Dalits)。

重要提示

社会地位:贱民种姓是传统种姓结构中最低的等级。他们遭受各种形式的不可接触,并被视为不纯洁。

配额政策:印度宪法允许在就业、政治代表和教育方面实行保留制度,以提高贱民种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在政府机构中,特定比例的席位和职位是专门为他们预留的。

宪法保护:《1989年贱民种姓和贱民部落(防止暴行)法》作为保护贱民种姓权利的法律框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禁止针对他们的多项罪行,并设立了特别法庭以快速处理这些案件。

子类别划分:贱民种姓根据职业、地区和社会经济地位被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在实施保留政策时会考虑这些子类别,以确保利益的公平分配。

赋权和福利计划:政府已实施了各种计划,以促进贱民种姓成员的福利和赋权。这些计划侧重于教育、技能开发、创业和基本服务的提供。

贱民部落

Difference Between Scheduled Tribes and Schedule Castes

阿迪瓦西(Adivasis)是部落的另一个称呼,是拥有独特文化、语言和生活方式的原住民群体。他们历史上一直被边缘化,被认为是印度某些地区的原始居民。

印度宪法在第366条中首次使用了“预定部落”(Scheduled Tribe)一词,并对该术语进行了完整定义。根据第342条,总统还可以根据特定邦或联邦属地指定某些部落为预定部落。大多数预定部落居住在印度中部和东北部地区。预定部落是指居住在部落地区(主要是森林)的人民。他们占印度总人口的7-8%。

重要提示

  • 文化多样性:印度的预定部落由各种原住民群体组成,每个群体都有其独特的习俗、信仰和语言,使其区别于社会其余部分。
  • 保障:印度宪法保障预定部落的权利得到保护和促进。与贱民种姓一样,他们在教育、就业和政治职位方面也享有配额。
  • 部落地区:指定为部落地区的地方主要由预定部落居住。在这些地区实施了特殊的保护和法规,以确保部落社区的福祉和权利。
  • 森林权利法案:《2006年森林权利法案》是一项关键立法,为部落社区提供了关于森林土地和资源的法律认可和权益。
  • 发展倡议:政府已推出多项发展倡议,以改善预定部落的福祉。这些倡议主要侧重于教育、医疗保健、基础设施建设和部落文化的保护。

贱民部落与贱民种姓

序号。贱民部落贱民种姓
1.印度宪法第342条涉及预定部落的认定,其中规定了在每个邦或联邦属地确定哪些群体符合预定部落资格的标准。印度宪法第341条涉及预定种姓的公布,其中规定了在每个邦或联邦属地识别属于该类别的个人的标准。
2.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预定部落约占印度总人口的8.6%。2011年人口普查发现,印度总人口中约有16.6%是贱民种姓。
3.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在印度各邦和联邦属地中,米佐拉姆邦和拉克沙德维普邦的预定部落人口比例最高,约为95%。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在所有印度邦中,旁遮普邦的贱民种姓人口比例最高,约为32%。
4.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邦的预定部落比例记录为0%。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印度东北部三个邦和岛屿属地的贱民种姓人口比例为0%。
5.1950年,《宪法(预定部落)令》在其第一附表列入了来自22个邦的744个部落。《1950年宪法(预定种姓)令》在其第一附表列入了分布在28个邦的1,108个种姓。
6.印度国家预定部落委员会是一个宪法机构。它由2003年的第89号宪法修正案设立。该委员会在第338 A条下运作。印度国家贱民种姓委员会的设立旨在保护贱民种姓成员的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权利。该委员会受印度宪法第338条管辖。
7.Kunwar Singh于2004年被任命为第一个预定部落委员会的主席。第一个贱民种姓委员会于2004年成立,由Suraj Bahn担任主席。在此之前,曾有一个委员会同时负责贱民种姓和贱民部落,但在2003年第89号宪法修正案后将其拆分。
8.国家预定部落委员会在审查和监督所有涉及宪法规定的预定部落保护的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贱民种姓委员会在审查和监督所有涉及印度宪法规定的贱民种姓保护措施的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结论

在印度,贱民种姓和贱民部落长期以来一直是边缘化的社群。贱民部落是拥有独特文化的土著社群,而贱民种姓则因其种姓而遭受歧视。两个群体都有权获得保留和法律保障,以确保其社会、经济和政治进步。正在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缩小他们与更广泛社会之间的差距。


下一个主题3G与4G技术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