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与拐骗的区别

17 Mar 2025 | 6 分钟阅读

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犯罪。绑架和劫持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的犯罪。Kidnapping(绑架)一词由'kid'(小孩)和'napping'(偷窃)组成。这里的'Kid'指的是'孩子','napping'的意思是'偷窃'。因此,绑架指的是偷窃孩子。另一方面,abduction(劫持)是指强迫某人与绑匪一起去某个地方。

尽管这两者可能看起来很相似,但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让我们详细讨论一下。

绑架:它是什么意思?

根据第359条,绑架被定义为一种犯罪。这是一种刑事法律,指一人违背其意愿,使用暴力将其带走。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说未成年人或精神不健全的人被从法定监护权下带走。这种犯罪不是连续的,所以它不是一次性发生的。当一个人被非法带离监护人时,就构成绑架。

Difference between Kidnapping and Abduction

绑架进一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第360条规定的“绑架出境”,另一种是第361条规定的“绑架合法监护人”。被绑架的人通常是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或精神不健全的人。

在“绑架合法监护人”的判定中,合法监护人的同意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绑架出境”是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这里的意图是无关紧要的。这种犯罪被认为是实质性的,因为带走一个人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该犯罪在第363条中有惩罚规定。惩罚包括监禁,最长可达7年或更长。

绑架的原因

  1. 勒索:这是绑架的首要原因。绑匪为了钱或赎金而绑架人,他们通过威胁他人或其家人来非法获取金钱。
  2. 政治权力或利益:绑架是为了恐吓他人,削弱其在权力中的利益,并从政治职位上夺取或抢走权力。

绑架的类型

1. 绑架合法监护人:在绑架合法监护人时,任何人诱骗或怂恿一名男性、女性或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一名精神不健全的人,在未经合法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带走,则构成犯罪。

在此,当精神不健全的人或未成年人被非法带离其合法监护权时,犯罪即告完成。

3. 绑架出境:在此情况下,未经同意将某人带离印度国境,即构成犯罪。犯罪只有在受害者到达外国领土后才算完成。这不仅限于未成年人,也包括所有年龄段的人。

4. 以乞讨为目的的绑架(第363条):第363条规定了以乞讨为目的的绑架的惩罚。该条款是在1959年《印度刑法典》(IPC)法案下颁布的。

对于绑架未成年人的犯罪,有惩罚规定。这里的惩罚最高可达10年监禁。如有必要,也可处以终身监禁或罚款。该犯罪的主要要素是:必须绑架了未成年人,并且必须将其用于乞讨。绑匪不能是合法监护人,也不能拥有未成年人的监护权。

5. 即时绑架(Express Kidnapping):这是为了勒索赎金而发生的绑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被带离其亲人。即时绑架与经典绑架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经典绑架涉及计划,然后向受害者父母或其他人索要赎金。

6. 陌生人绑架:这是指绑匪不认识受害者的情形。

惩罚

如果有人犯有绑架罪,将受到各种惩罚。第364条规定处以十年监禁并处以罚款。第364A条,以勒索为目的绑架儿童,同样处以十年监禁等。

劫持:它是什么意思?

劫持是指以欺骗的方式强迫某人去某个地方。 它属于第362条。它是连续的。在将人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之前,犯罪尚未完成。但对于劫持,没有劫持的分类或相关条款,只有一个条款处理所有功能。在考虑劫持罪时,没有年龄限制,适用于所有人。武力和暴力是劫持中高度使用的要素。在此,被劫持的人被纳入考虑范围,而不是像绑架那样考虑合法监护人。被劫持者的同意对于原谅实施犯罪的人非常重要。在确定绑匪的罪行时,了解其意图非常重要。它可以是为了勒索,有时也是为了杀人。

Difference between Kidnapping and Abduction

劫持的类型

1. 儿童劫持:当儿童被从其居住地带走或被诱骗到别处时发生。陌生人或父母都可能劫持他们。

防止儿童被劫持的方法

  • 父母应教会孩子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姓名等。这将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孩子们联系父母。
  • 应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 如果孩子独自在家,父母应建议他们锁好门。
  • 必须教导孩子,如果有人寻求帮助,要学会说“不”。
  • 应使用当地的紧急电话号码,例如911或任何其他号码(根据 respective nation,或 state)。
  • 应建议儿童远离在线平台。他们不应发布任何个人照片或任何可能帮助绑匪了解他们情况的详细信息。

2. 婚姻劫持:这是指新娘在未经父母许可的情况下被带走的情况。

劫持相关条款

  1. 第362条:当一个人被强迫或迫使以欺骗的手段去某个地方时,就被称为劫持。
    • 只有通过武力或某种暴力手段实施的劫持才会被考虑。它通常包括误导他人。
    • 被劫持者必须移动。他们必须从现有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如果这种移动没有发生,则不被视为绑架。
    • 劫持罪应是连续的。不仅绑匪,所有参与犯罪的人都将受到惩罚。
  2. 第364条:如果劫持是为了杀人,则判处十年监禁。除监禁外,还需处以罚款。
  3. 第365条:如果以不公平的手段进行监禁,则处以七年监禁和罚款。
  4. 第366条:如果强迫妇女结婚,处以十年监禁。
  5. 第368条:如果一个10岁以下的儿童因盗窃被绑架,绑匪将面临七年监禁和罚款。

惩罚

不同的劫持行为有不同的惩罚。惩罚的类型完全取决于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

绑架与劫持的关键区别

基础绑架劫持
规定属于《印度刑法典》第359-361条。属于《印度刑法典》第362条。
年龄最多18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不健全者被绑架。不考虑年龄段。任何人都可以被劫持。
监护权当儿童被带离父母时,合法监护权很重要。如果没有监护权,则不构成绑架。它关注被劫持者,而不是监护权。
手段绑架的手段可能比较温和。在此,使用威胁和暴力来劫持某人。
犯罪完成它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只有当一个人被绑架时,犯罪才算完成。它是连续的,直到这个人被带到另一个地方才算完成。
意图意图在绑架中不重要。无论绑架是出于好意还是恶意,一个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劫持中,意图对于判定犯罪很重要。如果劫持背后有任何意图,那么实施劫持的人将受到惩罚。
同意被诱骗者的同意是无关紧要的。同意很重要;如果被劫持者是自由同意的,则不视为劫持。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