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2024年9月14日 | 阅读 4 分钟

成本会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将成本分配到商品中,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成本是确定售价的重要因素,因此,成本应计算得当。吸收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吸收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吸收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配到特定的生产单位,而作业成本法则使用多个成本动因来分配费用。

什么是吸收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将费用分配到特定的生产单位。在生产多个单位时,它会发生材料、人工和其他间接费用。总发生的费用可以除以生产的单位数,以确定单位生产成本。吸收成本法有时被称为“完全成本法”,因为它考虑了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这与另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不同,变动成本法仅将直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间接费用)分配到每个生产的单位。在变动成本法中,固定费用被视为期间费用,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而不是分配到特定的单位。

间接费用是那些无法直接归因于生产单位的费用。换句话说,无论产量水平是增加还是减少,都应该发生这些费用。吸收成本法根据单一基础分配间接费用,例如生产的单位数或人工或机器的总小时数。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有时也称为“ABC”方法,是为了解决吸收成本法等传统成本核算系统的局限性而创建的,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成本核算系统。这是一种转变,从使用单一基础分配间接费用转向识别制造过程中的不同活动以及“驱动”成本的因素;因此,它侧重于确定“成本动因”。然后将根据活动使用量和成本动因来估算间接费用。在使用ABC方法确定间接费用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步骤 1: 确定关键活动。

步骤 2: 为每项关键活动确定成本动因。

步骤 3: 确定每项关键活动类别的成本。

步骤 4: 通过将活动成本除以分配基数来计算每项活动的成本动因/分配率。

步骤 5: 使用分配率将成本分配到每个成本对象。

吸收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有什么区别

Difference Between Absorption Costing and Activity Based Costing
吸收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是一种将总成本分配到特定制造单位的方法。作业成本法使用多个成本动因分配费用。
在吸收成本法中,所有费用都使用单一基础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分配到多个成本基础。
吸收成本法是一种耗时较少但精确度较低的成本分配技术。作业成本法耗时较多,但结果更准确。
吸收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大多数管理者认为它是一种不太有效的成本分配方法。作业成本法是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形式,正迅速获得青睐。

总结 - 吸收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吸收成本法将成本分配到各个单位,而作业成本法则将公司运营视为单一成本,然后试图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单位。

作业成本法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它能够让企业确定每个生产单位或提供的服务的确切成本和盈利能力。

这种改进的精确度是通过将间接费用转化为直接费用来实现的。实际上,作业成本法适用于所有公司支出,而不仅仅是生产相关的间接费用。

例如,一家公司可以直接将其营销支出分配到其生产的特定单位。因此,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比吸收成本法更准确的图景。

然而,作业成本法可能是一种昂贵的采用方法,对于间接费用主要与数量相关的组织,或者间接成本占其总成本比例很小的公司来说,其价值可能不大。同时,吸收成本法易于应用,同时完全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和IRS报告要求。然而,缺点是它可能为负责生产流程和成本战略决策的人员提供较少的信息。

吸收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分配方式。两种技术中直接成本的分配是相同的。由于所提供信息的性质和有用性,许多管理者倾向于作业成本法;然而,这种技术耗时且实施成本高昂。此外,这两种技术对服务型组织的相关性较小,因为可能难以识别个别成本动因。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