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与看板的区别

17 Mar 2025 | 4 分钟阅读

每个软件开发方法论在开发过程中都有多个角色。团队的结构决定了流程。几家公司有不同的布局,最终导致不同的方法。这会导致根据具体需求制定不同的策略。

本文将简要介绍精益和看板技术,并在最后进行比较。

精益

Lean vs Kanban

历史

这种方法起源于 20 世纪。当时,它被称为制造业方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是丰田汽车的交付。丰田的经理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将其命名为丰田生产系统,但其余的都已成为历史。之后,许多公司都采用了该系统。

2003 年后,两位精益研究者出版了一本名为《精益软件开发》的书。

定义

精益是一种敏捷方法,通过减少浪费来改进产品交付。有时听起来很奇怪,但非常有效。在精益术语中,浪费的定义非常不同,因此任何不为最终产品增加新功能的都被认为是浪费。因此,这种方法使精益敏捷,因为项目需要迭代结构。与在产品准备好后清除浪费相比,在迭代周期中清除浪费要容易得多。

精益方法中的必要流程

  1. 测试是这种敏捷方法中的一项重要流程。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有任何项目没有 bug。需要修复 bug。迭代周期在每个循环中都会检测到 bug,然后尽快清除。
  2. 精益团队内部的沟通必须牢固。所有项目问题都必须在需要时讨论,并且 bug 的修复遵循层级结构。此外,开发人员在项目期间会持续与客户联系。这提高了客户和用户对产品的接受度。

结构

  1. 精益团队的结构与 Scrum 团队类似。
  2. 小而自管理。
  3. 三个主要角色:产品负责人、团队成员和团队负责人。
  4. 团队中的人员是可互换的。
  5. 虽然小巧但有效。

看板

Lean vs Kanban

历史

丰田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引入了“准时制”生产,以实现其生产。当时被称为拉动系统,这意味着生产是基于客户需求而不是生产商品并推向市场的标准推动实践。在 21 世纪,软件行业的关键参与者积极有效地将其用于生产。

在日语中,看板被定义为广告牌或招牌。它起源于制造业,最初成为敏捷软件开发领域。

定义

它是一种工作流管理,用于定义、管理和改进提供知识工作的服务。其目标是最大化效率、可视化工作并进一步改进。看板的作用是识别流程中的潜在瓶颈,并以成本效益最佳的方式修复它们,以实现最佳吞吐量。

看板原则

  • 从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开始:看板不相信对现有设置或正在进行的流程进行更改。它主要应用于当前的工作流。任何变化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以团队感到舒适的速度进行。
  • 同意追求增量、渐进式变革:看板相信从小处着手,而不是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如果进行重大变革,可能会导致团队和组织之间产生强烈抵制。
  • 最初,尊重当前的职位、职责和头衔:看板不进行任何组织结构上的更改。因此,不必更改可能运行良好的现有部分,因为当需要更改时,团队将协作识别和实施。这一原则将克服通常伴随组织的对变革的典型恐惧和抵制。
  • 鼓励各级领导行为:看板通过持续鼓励团队成员来激励他们。因为他们相信领导力不仅仅来自高级管理人员。任何级别的人都可以提出他们的想法,并在需要实施变革时展现领导力,以便他们能够持续交付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参数精益看板
原则
  1. 消除浪费
  2. 放大知识
  3. 尽可能晚地做决定
  4. 尽快做决定
  5. 赋能团队
  6. 构建诚信
  7. 全局观
  1. 专注 - 减少多任务处理
  2. 减少浪费
  3. 客户需求优先
实践
  1. 可视化浪费
  2. 价值流图
  3. 基于集合的开发
  4. 拉动系统
  5. 排队论
  6. 动机
  7. 测量
  • 可视化
  • 限制在制品
  • 流程管理
  • 使用反馈回路
  • 明确策略
  • 实验性演进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