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吠陀与顺势疗法的区别

30 Aug 2024 | 3 分钟阅读

阿育吠陀和顺势疗法都是替代医学体系。它们在治疗疾病方面遵循不同的哲学。阿育吠陀相信预防疾病,而顺势疗法相信治愈疾病。让我们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阿育吠陀

阿育吠陀起源于印度,已有 3500 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替代医学体系。它在《梵萨吠陀》(Atharvaveda)中有记载。Charaka Samhita 和 Sushruta Samhita 是来自古印度的两本阿育吠陀基础教科书。阿育吠陀一词源自两个梵语词:“Ayur”意为生命,“Veda”意为知识。因此,阿育吠陀意为生命之学。

阿育吠陀强调身、心、灵的平衡以实现健康生活。它使用草药和矿物质来平衡身心。它还强调良好的消化、正常的排泄、运动、瑜伽、冥想等。

阿育吠陀认为人体由五大元素组成:地(Prithvi)、水(Jal)、火(Agni)、风(Vayu)和空间(Aakash)。根据阿育吠陀,我们体内应有三种元素的和谐,包括风(Vat)、胆汁(Pit)和痰(Kaf)。如果这三种元素的平衡被打破,人就会生病。在阿育吠陀中,药物由草药、蔬菜制成,有时也使用动物材料。

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也是一种替代医学体系。顺势疗法一词源自两个希腊语词:“homoios”意为相似,“pathos”意为痛苦。它基于“同症治同症”的原理,即一种在健康人身上引起症状的物质,在少量服用后可以治愈患有相同症状的病人。这些用作顺势疗法药物的物质会触发身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

这种替代医学体系由德国医生塞缪尔·哈内曼(Samuel Hahnemann)于 18 世纪末创立。顺势疗法药物通过在蒸馏水或酒精中稀释植物和蔬菜的某些部分、矿物质和合成材料来制备。

基于以上信息,阿育吠陀和顺势疗法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如下:

阿育吠陀顺势疗法
这是一种替代医学体系,起源于印度,已有 3500 多年的历史。这是一种替代医学体系,由塞缪尔·克里斯蒂安·哈内曼(Samuel Christian Hahnemann)于 18 世纪末引入。
它由两个梵语词组成:“Ayur”意为生命,“Veda”意为知识,因此意为生命之学。它源自两个希腊语词:“Homoios”意为相似,“Pathos”意为“痛苦”。
它相信预防疾病。它强调治愈疾病。
它认为人的健康取决于三种元素之间的平衡:风(Vat)、胆汁(Pit)和痰(Kaf)。它基于“同症治同症”的原理,即一种在健康人身上引起症状的物质,可以少量用于治疗患有相似症状的病人。
药物由草药、蔬菜和矿物质等制成。药物通过在酒精或蒸馏水中稀释植物部分、蔬菜、矿物质等来制备。
药物不是个体化的,同一种药物可以给患有相似疾病的不同人服用。顺势疗法药物是个人化的,为特定的人提供特定的药物。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