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有效性与外部有效性

2025年3月17日 | 阅读 8 分钟

内部效度是指确定您的研究的设置和执行是否恰当地描绘了您要研究的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就像与您正在研究的群体确认您的实验是否真的展示了您认为它所展示的内容。

另一方面,外部效度是指确定您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您专门研究的群体或情况之外的任何群体或情况。这相当于问:“我们在这里发现的东西是否适用于其他人或情况?”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idity

因此,确保您的实验在其自身的参数内运作被称为内部效度,而确定您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扩展到更大的背景被称为外部效度。为了确保您的研究具有可信度和价值,两者都至关重要。在本文中,让我们简化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通过确认因果关系的有效性和强度,作为研究结构的核心。我们对变化确实是由我们正在测试的事物引起,而不是由其他变量引起,我们有多大的信心,这才是重要的。

研究的规划和执行质量是这种信心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高水平内部效度的研究提供了真正因果联系的证据。因此,我们可以排除我们研究结果的其他原因。

相反,研究中内部效度差表明,在多大程度上任何看到的改变确实是正在研究的实验操纵的结果,这一点存在更高的不确定性。这通常发生在其他变量混淆情况时。

为了确保因果关系,研究必须满足几项基本要求:观察到的现象不应有其他解释,因果关系必须同时波动,并且因必须先于果出现。如果所有这些要求都得到满足,则可以认为研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因此,确保我们的研究健全且没有可能影响我们研究结果的错误是内部效度的主要目标。内部效度越高,我们对研究结果的信心就越大。

确定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因素

A. 提高内部效度的因素

通过考虑研究设计的几个方面,可以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以减少研究结果可能以其他方式被解释的可能性。以下因素可以提高内部效度

  1. 盲法:通过让参与者和有时研究人员不知道正在使用的策略,偏差不太可能影响他们的意见和行为,从而保护了研究结果。
  2. 实验:积极改变自变量(例如,通过为吸烟者提供戒烟计划),而不是仅仅观察联系而不采取任何行动,这有助于建立因果关系。
  3. 随机选择:为了确保样本是中立的,并且准确地反映了所研究的更大总体,参与者是随机选择的,或者采用最能代表目标总体的方法。
  4. 随机化,也称为随机分配:通过将个人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可以减少各组之间的系统偏差,从而加强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5. 严格的研究方案:通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遵循既定规则,可以避免意外后果,从而在参与者群体中保持一致性。

B.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1. 损耗:由于研究参与者可能随时退出,因此仔细审查剩余参与者的人口统计信息以保证代表性非常重要。
  2. 混淆:研究中未考虑到的外部影响可能会影响因变量,扭曲研究结果并导致错误结论。
  3. 扩散:对照组内的紧张关系以及样本参与者与该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可能会扭曲研究结果,甚至可能破坏该组的努力。
  4. 成熟:年龄或疲劳是研究参与者可能影响结果的两种自然变化。因此,在解释研究数据时必须考虑时间。
  5. 回归均值:认识到并处理异常值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可能会因其极端的数据点而导致对研究结果的误解。
  6. 测试:通过使用已知方法重复实验,参与者的反应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可能会损害收集到的信息的准确性。

一个在研究背景下的内部效度示例。假设您是一位销售经理,正在测试使用宣传册是否能促进销售。您随机给一半销售团队发宣传册,另一半则不发。一天结束时,您发现宣传册组的销售额更高。然而,这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例如销售技巧或客户购买习惯的差异。这些额外因素意味着您的研究内部效度较低。要提高它,您需要尽量减少这些外部影响。

什么是外部效度?

在研究中,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的发现可以推广到研究范围之外的其他情境或人群的程度。根本上,它询问结果是否与其他情境、人群或时期一致。

另一项称为可转移性的因素评估了研究结果在相似情境下的适用性。检查在一种情况下获得的知识是否可以在另一种情况下使用是主要目标。

简单来说,外部效度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的研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推广到研究特定情境之外。确保我们最初研究的人和环境不是我们研究结果的唯一适用对象这一点很重要。

外部效度存在两个类别:总体有效性和生态有效性。

  1. 生态有效性:这种方法确定了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情境或情况。高值表明研究的情境与其他地点相似,因此研究结果在那里也应该是有效的。
  2. 总体有效性:这指的是确定研究的参与者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其他人群。通过使用随机抽样技术,确保研究群体代表了更广泛社区的代表性样本。
    简而言之,总体有效性检查研究对象是否能代表其他总体,而生态有效性则考察结果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为了确保研究适用于现实世界的情况,两者都至关重要。

确定影响研究外部效度的因素。

A. 提高外部效度的因素

您可以使用许多简单的措施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以下是它们的对齐方式

  1. 实地实验:考虑在实际环境中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是在实验室中。因此,您的研究更有可能具有实际应用。
  2. 纳入和排除标准:清楚地说明谁有资格参加您的研究。通过这样做,您可以确保您正在研究的是合适的人群。
  3. 心理现实主义:让参与者真正感受到参与研究。通过向他们提供关于研究目的的令人信服的叙述,您可以实现这一点,并鼓励他们采取更自然的举止。
  4. 复制:在其他环境中或与不同人群再次进行研究,以检查结果是否相同。它有助于验证您结论的准确性。
  5. 校准或后处理:使用统计技术进行任何必要的调整以解决问题。例如,如果您的研究群体分布不均匀,您可以调整结果以考虑这一点。

B.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可能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 前后测效应:如果参与者在您的研究之前或之后参加了测试,这可能会扭曲数据,并使确定因果关系变得更加困难。
  2. 样本特征:有时,由于参与者的特征,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不同人群可能会很困难。
  3. 情境因素:由于噪音、时间或环境等外部影响,将您的发现推广到不同情境可能会很困难。
  4. 选择偏差:即使您是随机选择参与者,也可能存在偏差,这些偏差会扭曲您的结果并降低其可推广性。

因此,通过考虑这些因素并使用正确的方法,您可以确保您的研究结果与现实世界更相关和适用。

研究背景下的外部效度示例。假设您想研究噪音是否会影响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在一项测试中,您将两组参与者分组:一组在安静的房间里,另一组在播放音乐的房间里,并要求参与者在看到停止标志时点击鼠标以模拟刹车。您发现安静组的反应时间较慢。

然而,实验室中的驾驶环境可能与此不完全相同。真正的驾驶比仅仅点击鼠标踩刹车更复杂,并且包含更多的干扰。可以使用配备刹车踏板和各种噪音源的驾驶模拟器来提高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之间的区别表

方面内部效度外部效度
定义实验准确性的衡量标准对研究结果在现实世界中的可推广性的考察
关注控制无关变量结果在实践中的适用性
重点研究方法和设计的强度研究结果在不同情境下的普遍性
确定研究内的合理结论研究结果在其他情境下的合理推广
解决结果的其他解释推广结果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虽然不同,但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和考虑因素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

  1. 在组织和执行研究时,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们支持研究结果的整体可靠性和有效性。
  2.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概念并非相互排斥。相反,研究人员需要评估它们在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中的体现程度。
  3.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经常在研究中进行讨论。这使得其他研究人员能够评估研究的可靠性及其对其自身研究的适用性。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在其他人群或情境下的适用性,而内部效度则侧重于研究内部因果推断的正确性。尽管存在差异,但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都支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结论

最终,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对于强大的实验设计都是必需的。内部效度被优先考虑,因为它需要在得出任何治疗效果结论之前得到确认。控制外部因素是实现内部效度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外部效度在实验设计中更难实现,但同样重要。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