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显性与共显性的区别

17 Mar 2025 | 5 分钟阅读

我们在生物学中都学习过与人体相关的各种知识。生物学是一个独特的学科,它解释了人体的运作机制及其复杂性和疾病。从人体的各种系统到其并发症、疾病等,一切都属于生物学的范畴。生物学还侧重于我们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疾病,无论是大是小,都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在任何时候保持健康都至关重要。现在,我们来谈谈基因?什么是基因及其功能?基因被定义为一个用于合成蛋白质、RNA等的遗传单位。在基因表达过程中,DNA首先被转录为RNA。基因决定头发颜色、眼睛颜色等。有两个与基因相关的术语,即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现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但让我们先从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的定义开始。

Incomplete Dominance vs Co-dominance

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是指在杂合子中发生的基因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显性等位基因和隐性等位基因彼此不占优势;相反,子代会表现出某种性状。这个过程也称为部分显性。例如,在玫瑰中,红色基因对白色基因占优势。同样,当白色花和红色花产生粉色花时,也可以看到不完全显性。它们彼此不占优势。现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人类是否会经历不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在人类中很少发生或不发生。人类是复杂的生物,大多数性状是通过多个基因在子代中出现的。例如,卷发和直发的父母会生出波浪发的孩子。眼色也可以是这种情况的一个例子。通过显性等位基因和隐性等位基因的混合产生的子代可以最好地理解不完全显性。有趣的是,不完全显性是一种中间遗传。有三种不同的基因型产生表型,即 RR(红花瓣)、Rr(粉色花瓣)和 rr(白花瓣)。在人类中,肤色也是不完全显性的一個例子,因为深肤色或浅肤色都不能压倒对方。因此,不完全显性在杂合子中可见。

共显性

共显性被定义为两个基因之间的关系。子代从父母双方获得一种特定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在共显性中,没有隐性等位基因。因此,两种等位基因的表型都得到清晰表达。与不完全显性不同,在共显性中,父母的表型在子代中可见。例如,AB血型的人。共显性也可以在生态系统中看到。在生态学中,共显性被定义为两个物种具有同等优势的状态。在动物中,共显性可见于斑点鸡(具有黑色和白色羽毛)和花斑牛(同时具有红色和白色毛发)。在植物和人类中也可见共显性。在人类中,混合发色是共显性的一個例子。共显性的一個优点是产生的生物/子代与普通人群不同,并且生物体内存在遗传多样性。在人类中,共显性可以通过肤色、眼色、发色、血型等来观察。当一个人是 AB 血型时,这意味着该人在体内两种等位基因都得到了同等表达。

现在,共显性和不完全显性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所以,让我们简要讨论一下。

序号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1.不完全显性被定义为在杂合子中发生的基因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共显性被定义为两个基因之间的关系。
2.在不完全显性中,显性等位基因和隐性等位基因彼此不占优势。在共显性中,没有隐性等位基因。共显性中存在的等位基因在生物体内得到同等表达。
3.不完全显性是两种等位基因的混合。共显性中没有混合发生。
4.子代表现出中间效应。等位基因对子代有独立的影响。
5.不完全显性现象是新的,即它本身没有等位基因。最终的表型是两种表型的结合。
6.亲代表型对子代没有影响。两种等位基因的作用都可以在子代中看到。
7.生物体内存在的两种等位基因之一对另一种具有不完全显性。存在的等位基因均不对生物体产生显性或隐性作用。
8.对不完全显性等位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共显性中对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
9.例子:紫茉莉的粉色花。例子:人类的血型,或鸟类和鸡的羽毛颜色。

所以,这些是共显性和不完全显性之间的一些对比点。现在,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有一些特征。所以,让我们来看看。

不完全显性的特征

  1. 显性等位基因不对隐性等位基因占优势。
  2. 杂合子不具有任何一方等位基因的特征。
  3. 该术语最早由德国植物学家卡尔·科伦斯发现。
  4. 不完全显性在杂合子中可见。
  5. 子代表现出两种等位基因的中间性状。

共显性的特征

  1. 两个基因相互混合。
  2. 子代具有两种等位基因的特征。
  3. 共显性中没有隐性等位基因。
  4. 肤色、眼色、发色等是共显性的一些例子。
  5. 共显性中不存在等位基因的混合。

所以,这些是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的一些特征。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可以在植物、动物和人类中看到。这些过程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过程。有趣的是,不完全显性在人类中很少见。因此,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都是一些基本的过程。


下一主题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