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yanars(那延那尔)与Alvars(阿尔瓦尔)的区别

2024年9月15日 | 阅读 6 分钟

Alvars 被认为是毗湿奴的追随者,而 Nayanars 被认为是湿婆神的崇拜者。

Alvars 和 Nayanars 在公元六世纪早期领导了 Bhakti 运动。 他们会四处游历,根据地点,用泰米尔语演唱献给湿婆或毗湿奴的虔诚歌曲。

Difference Between Nayanars And Alvars

Nayanars 和 Alvars 的历史概述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被 Alvars 和 Nayanars 所摧毁。 这一点可以通过个人来自不同背景都被欢迎加入该运动的事实来支持。

婆罗门、工匠甚至被视为贱民的种姓都构成了 Bhaktas。Virashaivas 是一个总部设在卡纳塔克的运动,始于 12 世纪。 一个名叫 Basavanna (1106-68) 的婆罗门,在 Chalukya 国王的宫廷中担任部长,领导了这个运动。

崇拜湿婆神的 Virashaivas 是 Basavanna 的信徒。他们的另一个名字 Lingayats,意为“佩戴 lingga 者”,可能更常被使用。 他们既反对种姓结构,也反对任何种姓都是污染源的观念。

因此,他们获得了社会边缘群体的支持。Virashaivas 还反对青春期后婚姻和寡妇再婚等被声称不受 Shastras 认可的有害习俗。他们还进一步详细质疑了轮回的观念。

Alvars 和 Nayanars 在泰米尔纳德邦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对各自神祇的虔诚。 Nayanar 的诗人圣徒是湿婆神的追随者,而 Alvars 是毗湿奴神或毗湿奴神的化身克里希那神的追随者。Alvar 的诗人圣徒生活在公元七至十世纪,而 Nayanars 的圣徒生活在公元六至八世纪。 Alvar 的重要思想家包括 Sri Andal、Thiruppan Alvar 等;Nayanars 的重要思想家包括 Tiru Neelakanta、Viralminda 等。

Alvars 和 Nayanars

Alvars 和 Nayanars 对印度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七世纪到十世纪,这些诗人圣徒将 Bhakti 运动传播到印度各地,不仅限于南部地区,还传播到其他地区。

在六世纪,Nayanars 和 Alvars 发起了最早的一些 Bhakti 运动。

Difference Between Nayanars And Alvars

Alvars 和 Nayanars 之间的区别长久以来一直引起历史学家的好奇。

历史文献中提到了十二位 Alvar 圣徒和六十三位 Nayanar 圣徒。

Nambiyandar Nambi,Raja Raja Chola I 的首席祭司,将这些旋律整理成了一系列名为 Tirumurai 的小册子, 而 Alvars 的圣歌则被编入 Divya Prabandha,这是一本包含了他们所有圣歌的单一卷本。

Alvars

Alvars 是印度教神毗湿奴的追随者,他们是南印度统治下的圣徒和泰米尔诗人团体。 他们将自己表达渴望、狂喜和服务的歌曲和诗歌献给毗湿奴神,他们相信毗湿奴神是至高无上的神和涅槃的最终源泉。

一些神话记载总共有十位 Alvar。 然而,Andal 和 Madhurakavi Alvar 也在其他文献中被提及,因此总共有 12 人。据信,在这十二位 Alvar 中,Andal 是唯一的女性。

Difference Between Nayanars And Alvars

除了创作大量的 Bhakti 文学和遵循奉献之路外,这两个团体都被视为泰米尔纳德邦最重要的圣徒。中世纪的 Bhakti 运动是由 Alvars 的虔诚诗歌和歌词引发的。 他们通过诗歌和音乐向 108 座毗湿奴神庙 Divya Desams 致敬。

他们创作和表演的数千首歌曲中,充满了他们对毗湿奴神的热爱和奉献。他们的著作被汇编在“Naalayira Divya Prabandham”名下。 Alvars 的 Bhakti 文学通过将奉献视为通往救赎的唯一途径,帮助创造了一种偏离吠陀宗教的文化。

Nayanars

Nayanars 是 63 位泰米尔印度教圣徒,他们是印度教神湿婆的追随者,生活在中世纪。 在中世纪的南印度,Nayanars 在 Bhakti 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Sundarar 是第一个列出 Nayanar 名字的人。 Sundarar 和他的父母被包含在 Nambiyandar Nambi 整理其作品以收录于 Tirumurai 选集中的诗人名单中。Appar、Sundarar、Sambandar 和 Manikkavaasagar 是四位最重要的 Nayanars,他们被统称为**“四圣”或 The Nalvar。**

Difference Between Nayanars And Alvars

Nayanaras 的圣歌由 Raja Raja Chola I 的首席祭司 Nambiyandar Nambi 收集在一系列名为 Tirumurai 的卷本中。

Alvars 的圣歌被收集在一个名为 Divya Prabandha 的合集中。

像婆罗门、哈里詹和贵族一样,Nayanars 来自各种背景。 他们与十二位毗湿奴 Alvars 一起,被视为南印度最重要的印度教圣徒。

由此产生的 Alvars 的 Bhakti 文学在建立和维护一种以奉献为救赎唯一途径的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了支持。

Difference Between Nayanars And Alvars

Nayanars 和 Alvars 的意义

Nayanars 和 Alvars 在他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旅途中吟唱和歌颂泰米尔圣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崇拜他们的神。两组人都通过发起反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种姓制度(这是一个重大问题)的抗议运动,以及在努力试图改革种姓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自各种社会背景的 bhaktas 的信仰——婆罗门、农民甚至贱民——促成了这一点。

Difference Between Nayanars And Alvars

Alvars 和 Nayanars 之间的区别

Alvars 和 Nayanars 是南方的印度教诗人圣徒。除了共同的特征外,下表列出了 Alvars 和 Nayanars 之间的主要区别。作为运动的结果,泰米尔语、卡纳达语、孟加拉语、印地语、马拉地语等地区语言得以传播,下层阶级也获得了更高的地位。

除了强调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外,该运动还给予男性和女性同等的关注。

参数NayanarsAlavars
概念Nayanars 对湿婆神及其各种形态有着极大的虔诚。Alvars 虔诚于毗湿奴神及其化身。
Period (句点)Nayanars 活动于公元 6-8 世纪。尽管当代研究人员将他们的活跃时期定在公元五至十世纪之间,但据认为 Alvars 生活在公元前 4200 年至公元前 2700 年之间。
卷本Raja Raja Chola I 的首席祭司 Nambiyandar Nambi 将圣歌收集在一系列名为 Tirumurai 的书籍中。Alvars 的圣歌被收集在一个名为 Divya Prabandha 的合集中。
背景Nayanars 来自各种背景,包括贵族、婆罗门和哈里詹。他们与十二位毗湿奴 Alvars 一起,被视为南印度最重要的印度教圣徒。Alvars 产生的 Bhakti 文学在确立和维护一种以奉献为获得救赎的途径的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诗人圣徒
  • Tiru Neelakanta
  • Meiporul
  • Viralminda
  • Amaraneedi
  • Eripatha
  • Yenathinathar
  • Sri Andal
  • Thirumazhisai Alvar
  • Thiruppaan Alvar
  • Nammalwar
  • Kulasekara Alwar
圣歌的使用Nayanars 的圣歌由 Nambiyandar Nambi 在十世纪收集,并作为 Tevaram,一本选集出版。
圣歌被改编成德拉威语音乐,并被纳入南印度寺庙的仪式中。
据信,Alvars 的圣歌在十世纪由 Shrivaishnava 教派的领袖 Nathamuni 收集。
他定期将圣歌带入南印度各地的毗湿奴派寺庙。
概念在 Chola 国王 Rajaraja 大帝(985-1014)时期的铭文中,可以找到关于在 Thanjavur(Tanjore)宏伟寺庙中演唱 Nayanar 圣歌的介绍。
Manikkavachakar 在 Tiruvachakam,或称“神圣的言语”中汇编的圣歌也与 Nayanars 相关。
Alvars 的圣歌集被称为“四千首歌集”,或 Naalayira Prabandham。
Nayanars 和 Alavars 的数量共承认有 63 位 Nayanar 圣徒。历史文献列出了十二位 Alvar 圣徒的名字。

结论

至于 Alvars,他们是毗湿奴的信徒,而 Nayanars 则转向崇拜湿婆。他们出身于所有社会阶层,甚至包括被视为“不可触碰”的 Pulaiyar 和 Panniers。

Nayanars 和 Alvars 提倡通过爱湿婆神或毗湿奴神来实现救赎的道路。 他们从一个城镇走到另一个城镇,创作和编排精美的诗歌,以献给居住在那些地方的神。

总共有 63 位 Nayanars,代表各种种姓,已被确认。但有 12 位 Alvars,他们都有非常不同的起源故事。


下一主题区别